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 明年,我们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部燃爆中国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全民对于航天的关注度达到一个新高点,重新勾起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就曾给我们分享了嫦娥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相关知识。邓宗全是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月球车及空间折展机构研究。他的该次主旨报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对听众来说是一次科技的盛宴,也印证了峰会极高的专业科技水准。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来自航天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委员通道”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关于中国航天未来“探月”“探火”等重大计划的最新进展引发境外媒体对中国航天的新一轮注目。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委员通道”表示,这个红色星球是自然的下一步。“在过去60年里,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距离世界太空大国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他说。“明年,我们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对于探月任务,据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目前状态良好。对于着陆区地形地貌的探索任务已经完成,玉兔二号正在向着陆点西北方向前进。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数据,这些数据最近准备向全国和全世界开放。

对于宇宙的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自古就有的,然而在登月探月的路上,科学家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要通过哪些高端技术来解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的梦想呢。

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给我们分享嫦娥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相关知识。

邓宗全是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111”引智计划负责人,主要从事月球车及空间折展机构研究。他的此次主旨报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对听众来说是一次科技的盛宴,也印证了峰会极高的专业科技水准。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份精彩绝伦的主旨报告吧。

登月:嫦娥工程
 

“所谓的深空探测一般是指在地球引力之外的探测。”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重点介绍了探测星球所应用的机器人:月球车、火星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

嫦娥工程是我国落月的重大工程,这里面主要有三个部分:软着陆、月球车从着陆器转移、月球车的移动。软着陆是落月工程的核心,“我国的软着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100米空间距离有一个悬停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落的非常之好,这个在世界上绝对是第一例,落到有四米两米半的高度的时候,自由下降这样的过程,从15公里开始往下落,然后反冲之路,这是一个大的控制系统。”邓宗全进一步表示,嫦娥五号有四大关键技术:月面采样、月面上升、环月对接、高速载入。其难点在于钻进难、剖面层序保持难。
月球模拟系统与月球车

“不要以为时代久远,只要能赶上,在世界上我们还是在前列。”

2013年,玉兔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月球车,位于世界前列,是航天人类科技文化的重大成果。该月球车是邓宗全及团队成员花费十三年时间和航天合作,消除轮力学问题、控制问题的研发成果。

载人登月工程目标是获取月面表层和次表层样品。通过月面采样探测,构建了钻取/机械臂表取复合、样品封装与传送的月面采样总体方案和技术体系,一次探测获取两种形态样品,在世界上属首次。还发明了“双管单袋无滑差”钻进取芯方法,消除了月壤颗粒的力链阻塞效应,保证了高取芯率采样。与前苏联Luna24(双管多带)相比,在钻进取芯结构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月球模拟系统为航天部门提供了一个通用技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1/6重力场大范围移动,工程上这个办法很好的解决在地面上怎么模拟的问题。大家看,运动的范围,模拟范围是30米×30米,移动高度4.5米,重力补充是5%。这样的精度满足了工程需求。所以,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是在这个技术支持下,在地面进行验证的。”

火星探测:火星车


 

“火星跟月球差异比较大的,它有一个特征就是有时候有的地方外面比较硬和有的地方比较软,美国的机遇号和勇气号都遇到了麻烦,勇气号因为这个问题失败。”邓宗全表示,登火、探火是重大难题。

“对于火星的探测,我们也发明了火星车,目前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车进行火星巡视探测。对火星实施首次“绕-落-巡”一体化探测任务。并研制了轮步式火星车移动系统,具有轮步复合移动、蠕动移动、全方位移动、质心高度调整等运动模式,可实现主动脱陷功能。

当前,人们对小行星也很着迷,对于小行星探测的难点,邓宗全总结四点:弱引力附着、表面形貌、物质特性非确知、飞行时间长。“太阳系内探测能力是当今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星球探测机器人将发挥重大作用。环境适应性和高可靠服役仍是技术挑战,系统创新与智能操控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邓宗全表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