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数据推动产业增值和升级 英特尔与产业共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英特尔:我也不是针对谁。

以“万有IN力,数立未来”为主题,英特尔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了“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演讲,阐述如何深挖数据红利以推动产业增值和升级,同时强调英特尔与产业伙伴共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数据大国,规模优势显而易见。据统计,2018年中国约产生7.6ZB的数据,而且还将保持每年30%的增长,到2025年的数据量将达到48.6ZB1。基于此,英特尔希望能发挥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开发数据红利,其中“智能+”也被业界普遍视作增值和升级的重要路径。

杨旭在演讲中,以几个关键经济领域为例,具体阐述了“智能+”升级的方向和实践:

智能制造: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数据红利正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慧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一步,工业物联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推动了智慧生产线的建设。柔性制造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新模式,能够实现生产线和生产资源的智能调配,通过边云协同响应定制化需求。机器学习、人机协同等技术,可以实现管理可视化,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英特尔工厂也全面部署了工业互联网,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服务业升级:服务业已经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智能互联技术正在推动服务业格局的改变,谁能更好地构建数据红利,谁就能获得成长先机。比如,零售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智能互联技术帮助“新零售”重构新体验;无人驾驶催生“乘客经济”,到2050年将会创造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数据科技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实现了超乎想象的“新文创”。

供应链重塑: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供应链的成本、反应速度和可靠性,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物流仓库的整合和升级是大趋势,通过应用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技术,能够实现7X24小时无人分拣,高效精准。智能车队实现智能调度,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节约能源,带来成本优势;结合AI、自动驾驶技术,还能避免疲劳驾驶事故。商业物流的安全性是关键挑战,应用英特尔互联物流平台技术,可以实现物流透明、可视化。

然而,目前数据产生的速度和规模对于处理器算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更别提未来更加多样化的数据形态和计算场景。

“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满足多元化的计算需求。”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指出,“以六大技术支柱带来的指数级创新,将是英特尔进入未来10年、乃至下一个50年的驱动力。”

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的创新模式,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

制程和封装:领先的制程技术,是构建领先产品的关键基础。英特尔继续引领先进制程,并在业界首创Foveros 3D封装技术,在三维空间提高晶体管密度和多功能集成,为计算力带来指数级提升。

架构:未来十年的计算创新由架构驱动。英特尔具备独具一格的优势,可以将标量(CPU)、矢量(GPU)、矩阵(AI)和空间(FPGA)等不同架构整合到系统级平台和系统级封装,同时也在进行架构创新的新探索,比如Loihi神经拟态计算芯片、量子计算。

内存和存储:内存和存储性能的指数级提升,对于下一代计算至关重要。英特尔正在重塑平滑的内存和存储层级结构,通过封装内存、英特尔傲腾技术等创新,填补层级空白,大幅推动计算性能提升。

互连:只有提供全面的领先互连产品,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异构计算格局。大到5G连接,小到芯片级封装和裸片互连,英特尔全面推动互连技术。

安全: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世界,安全是构建可信赖的基础。英特尔以软硬件结合,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方案,安全性成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

软件:对于全新硬件架构的每一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潜力,软件能带来两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英特尔推出“oneAPI”软件技术,通过一个统一的编程接口,客户编程即可扩展到CPU、GPU、FPGA和AI芯片等硬件平台。

话虽如此,英特尔言谈话语间却仍旧将自家CPU视作主流路线。这家传统芯片巨头的逻辑大致可以概括为:“通过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为上层的AI应用提供支撑,而不是自己去开发AI应用。”

活动现场,杨旭毫不避讳地表示:“CPU是所有XPU平台的中央神经系统。”他将英特尔的CPU比作大米,认为其是人们生存离不开的粮食,而其他的XPU都是菜。“我们吃菜可以有各种口味,但是都必须和大米搭配。同理,无论是人工智能芯片或是各种加速器等,都要和CPU配合,因为CPU才是中央神经系统。”

于是,英特尔提出了“超异构计算”的技术愿景:提供多样化的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计算架构组合,以先进制程技术进行设计,由颠覆性内存层次结构提供支持,通过先进封装集成到系统中,使用光速互连进行超大规模部署,提供统一的软件开发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宋继强进一步介绍称,通过超异构计算,英特尔可以集成不同架构、不同制程、3D封装、互连和oneAPI等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

更重要的是,数据量爆发带来的是基于数据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在与客户实际沟通应用需求的过程中,英特尔也对数字经济的新机遇作出了预判:“我们看到三个发展趋势:AI和5G将成为技术基础设施,用户对计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户正在积极布局云到端。”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表示。

眼下,英特尔正在把六大技术支柱的战略落实在创新产品中,公司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组合正在不断扩展,包括通用处理器、加速器,以及为苛刻的计算挑战而构建的一整套内存、存储和连接产品。

具体而言,英特尔将推出一系列10纳米产品,从面向新型移动PC客户端的Ice Lake处理器和Lakefield平台,到专门面向5G无线接入和边缘计算的网络系统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从云到端全覆盖。

除了单一的产品之外,英特尔还会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技术资源,结合软件技术形成产品组合,针对客户需求实现平台化的解决方案。包括CPU处理器和内存、存储的整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反应能力;CPU+Movidius+OpenVINO的软硬件组合,在边缘端加速推理。基于此,英特尔希望将整体解决方案变为新的竞争优势。

此外,英特尔还首次决定面向产业生态开放,例如开放Thunderbolt™ 3协议,推广自动驾驶安全框架(RSS),成立AI应用实验室和实施AI未来先锋计划,合作建设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发起成立开放数据中心联盟、CXL开放合作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以及共推5G统一标准落地。

在这当中,车云菌重点关注的还是自动驾驶安全模型RSS。简单来说,该产品基于数学验证模型的策略,专为自动驾驶而生。

实际上,这款责任敏感安全模型早在两年前便已公布。有意思的是,英特尔的“死对头”英伟达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英伟达GTC大会上,推出了一个概念雷同的新品:Safety Force Field(SFF)驾驶策略。

英特尔坐不住了,随后就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一篇博文。据报道,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在内容中毫不客气地表示,对手的SFF模型只不过是RSS模型的“复制品”。

话说回来,错过移动浪潮的英特尔在决心转型后捷报频传。2018年,集团营收首次突破700亿美元,连续三年营收创下新高,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占比达到48%。英特尔始终放眼长远,一以贯之地投资创新,2018年研发支出达到135亿美元,在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一2,资本性支出达到152亿美元。

随着年初英特尔任命司睿博(Robert Swan)为首席执行官,英特尔将自身的战略愿景,明确表述为五个方面:生产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引领AI与自能革命;面向全新数据世界,成为领先的端到端平台提供商;不懈追求卓越运营和效率;人才为本,发扬多元和包容文化。

面向未来,英特尔的成长空间更为广阔,到2022年总体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英特尔相信,这将是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转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