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迎来“正规军”后,医疗行业将有哪些新变化呢?

医疗电子

428人已加入

描述

把皮肤照片上传,软件会给出一个判断。”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崔勇现场演示皮肤肿瘤决策辅助AI(编注:AI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他用手机上传了一张黑色斑块的皮肤照片,系统根据已有的20余万张皮肤镜数据、通过算法分析,给出回答“97%的可能是色素痣”。

这是“互联网+健康医疗”中最酷炫的环节,AI系统植入手机随时随地为患者给出辅助决策。日前,包括AI辅助诊疗、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等内容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这对于发展多年,一直处在探索中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无疑是如降甘霖。实体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引发高度关注。互联网医疗的“正规军”来了,高品质的线上医疗还会远吗?

互联网医疗也要“看得见,摸得着”

互联网医疗迎来“正规军”后,医疗行业将有哪些新变化呢?

1.防范风险――有实体、可追溯、能追责

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网上就医成为可能。患者不用披星戴月和号贩子抢挂号,无需熙熙攘攘地扎堆等待医生的分钟级问诊,通过手机上传症状,就会有医生解答。

牢靠是虚拟就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比如,患者网上咨询,“有可能解答的不是有执业资质的医生,而是互联网企业雇佣的一些工作人员。”针对这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医疗系统将基于已有的医师电子注册信息库,进行进一步的医生身份数字化认证。“对医生在线诊疗进行数字身份认证,保证网上就诊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实现医生诊疗行为的全程监管。”

那么,在互联网企业欢呼雀跃可以迈入“医疗殿堂”的同时,网络虚拟化如何不被滥用为“黑诊所”的另一个栖息地呢?

“看得见、摸得着”是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基调。“发展互联网医院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落地到医院。”焦雅辉说,在具体建设方面,关于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中,将会回答“互联网医院登记注册流程、互联网医院由哪一级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许可证,怎么验收,如何监管”等问题。

在追责方面,细化办法将明确责任主体以及互联网企业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不良医疗事件或损害事件一旦发生,除了追究主体医疗机构责任,还要加大对举办互联网医院的互联网企业的追责力度,敦促企业对提供的服务和诊疗行为主动负责。

2.鼓励创新――补短板、下沉专家、助“造血”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实践不够、训练不足,因而无法精湛技艺;对于患者来说,基层医生不敢信,基层医院不敢去。这样的恶性循环有望由“互联网+”破冰。

“很多疑难病例在基层医院根本遇不到,医联体内的疑难病例讨论活动为我们补上了这块‘短板’。”湖南湘潭中心医院蒋明彦表示,与大专家的同平台业务研讨,让疑难杂症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传说”。

利用远程技术,除了将国家级专家的智慧资源“下沉”给患者诊断、治病,还下沉到基层医院,通过线上技术培训、大型科研协同等活动,为基层医院“造血”。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介绍,医联体通过借助专业第三方,搭建垂直细分平台,在全国范围形成专科培训品牌,已有近100万人次的基层医生通过线上培训,迅速获取了实战的专业知识,远程培训+会诊的方式,帮助基层医生在当地解决更多疑难病症。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将成为现实

要了解互联网医疗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就医方式,必须首先来看看,在医疗领域,我们还有哪些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呢?

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永远是稀缺的,医疗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的同时,人们的健康医疗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互联网能够提升医疗数据的收集、分析、拓展能力,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在信息共享中将患者和消费者放在诊疗的中心地位,或许能为上述困境开辟出一条路。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业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除了初次诊疗必须在实体医院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和咨询、获取医疗检查结果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转诊、分级诊疗也可以在互联网信息平台统一进行。

互联网医疗还能提供许多辅助医疗服务,预约挂号、购买药品、医保结算等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家庭医生的互联网签约管理、人工智能医疗也在布局过程中。

更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互联网+”有助于医疗资源的下沉,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外的患者,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可以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看上大医生、大专家,这就是大家说的“远程医疗”。

《意见》明确,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的预约诊疗和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结果的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一些线上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成熟,将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看病就医流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只要在家里摇一摇手机,就可以定位到最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实现初次诊疗在医院,而复诊、复查、药品的购买、医保的结算等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免去往返医院的折腾,获得更多便利。

用好互联网医疗,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互联网的介入,确实能缓解看病就医时的痛点。但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工具,究竟如何使用好这种工具,需要国家从政策上进行规范和引导。

首先要在监管上下足功夫,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进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

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医生的资质,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医师电子注册信息库,未来还将对医生在线诊疗进行数字身份认证,就是保证网上全程要留痕、可追溯。

互联网企业进入到医疗健康领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这一责任必须落地到医院,保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一些互联网的监管平台,对于区域内的所有互联网医院,包括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医疗行为,在网上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管。

其次,互联网医疗能否让实体医院焕发新的生机,除了有效的监管,还应该注意的是政策的扶持,最大限度的保证医疗资源、人员、信息的流动性。

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政策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催化剂。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报告》提出,就医途径未分级和医生定点执业,严重制约了医疗资源的供给。通过分级诊疗,互联网预先进行筛选和匹配,就医路径分流会让患者更具选择性,医生看病会更具有针对性。

与此同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能够解放医疗人员的劳动力,创造更大的医疗价值。各个等级的医院和各种能力水平的医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设立信息共享的全国统一标准,能够帮助实体医院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横向、纵向全面的联通。为此,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信息共享的两个建设方向:

一是建立统一权威的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截止到去年年底,国家、省、市、县四级全部实现连通;二是制定落实卫生健康信息的标准和规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标准,所有的医院在一个标准上、一个接口上运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