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期中考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如今,机器人早已从科幻走进现实。在商场、银行、医院、会议中心等场景,都可能遇到机器人的身影。你也许发现了,并非所有的机器人都很聪明,死机,一问三不知,只听从特定指令,表达有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  

因为脑容量太小!近日,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在接受独家专访时,阐述了他提出的“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概念。他认为,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将迎来“期中考试”,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做好规模化产业落地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智能机器人从云端走入家庭

通俗来讲,云端智能机器人的原理就是根据云端架构,所有机器人的大脑都在云端,通过控制器把移动高速专网作为神经,连接机器人本体使其行动。  

据黄晓庆介绍,机器人若想达到和人一样聪明,其“大脑”的体积会是人脑的100万倍。而目前市场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脑”普遍存在于机器人本体中,“脑容量”很小,以至于机器人能学习的东西十分有限。云端智能机器人的“大脑”在云端,也就意味着它有无穷尽的“空间”来存储数据,学习能力更强,能表达的东西也就更多。  

达闼科技是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专注于云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据公司数据,2017年,达闼科技实现了过亿美金的收入,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云端智能机器人最高市场占有率,这主要来自于公司旗下多款云端智能产品的落地。  

达闼科技的愿景是“在2025年为每个家庭提供保姆机器人”。“保姆机器人能做家庭保姆能做的一切事情,甚至更多。”黄晓庆说。  

“我们给未来的家庭保姆机器人定义了四项功能,可以简单整合为‘四个C’。第一,Communication,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与人沟通与交流;第二,Care,会照顾人,看护老人与小孩;第三,Clean,能出色完成清洁工作;第四,Cook,会烧饭煮菜才算是个完整的家庭保姆智能机器人。”黄晓庆介绍。  

他希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云端智能机器人能够尽早走入家庭。

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期中考试”

当前,人工智能是国际竞争新焦点,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2017年,我国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建设世界人工智能强国的蓝图。同年,北京市政府也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  

作为北京市科委挑选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典型,达闼科技对于当前我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  

黄晓庆认为,当前,尚有四大瓶颈制约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向全球高端迈进的步伐。  

首先是研究与应用脱节。我国人工智能科研机构研究与企业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企业往往陷入实践人才难求的境地,研发人员也难与应用端的实践相结合。在研发方面,我国人工智能研发主力集中于科研院所。在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在智能助手、金融风控、安防、营销等应用领域有落地,但多数传统行业的业务需求难以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成果产生关联。  

其次,存在数据孤岛和数据碎片化。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过程中,通过扩大数据集来提升对应用的支持程度往往会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数据表示与语义的异构性、数据开放性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目前我国仍缺乏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特别在基础硬件(芯片)领域,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人工智能芯片作为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附加值。  

第四,缺乏顶尖级创新型资深人才。黄晓庆表示,我国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中坚力量和基础人才之间的数量比例没有达到最优,应用型人才居多,拥有实践能力的高级算法工程师、顶尖级研究人员稀缺。  

针对上述瓶颈,黄晓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包括提升数据质量与开放共享,补齐基础层软硬件短板,以及增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造血能力等。  

黄晓庆认为,当前,避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出现泡沫,甚至破裂,关键是要做好产业落地工作。  

“纵观整个产业,畅想未来的多,关注眼前的少;钻研前沿算法的多,关注产业落地的少。企业忙于构建各种‘大脑’,却忽视了‘学习’和‘训练’环境的构建,而未经充分学习的大脑,无法产生好的人工智能。2019年,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将面临‘期中考试’,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要求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要规模化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能成功突破工业红线的人工智能将产生巨大价值,扩散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黄晓庆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