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龙5000在5G测试中捷报频传!5G基带多方测试验证意义重大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19年是5G建设元年,5G终端的进展对5G商用显得尤为重要。5G竞争的核心在于5G芯片。因此,各大芯片厂商在5G芯片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

华为在去年率先推出5G终端芯片巴龙5G01及终端CPE,今年初又发布了5G芯片巴龙5000,用在Mate X等多个终端;高通先前发布了5G基带骁龙X50,近期又发布5G基带骁龙X55;同时,英特尔和三星也分别推出了XMM 8160和Exynos 5100,5G芯片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众多厂家推出了5G芯片,看似一派繁荣景象。但透过表象,我们也需要清楚认识到,5G基带芯片的发布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能实现规模成熟商用,需要大量的行业一致性测试。

在一致性测试方面,我们发现近期华为巴龙5000表现抢眼:推出1个多月,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安立、是德、罗德与施瓦茨、大唐移动等多个运营商、测试厂商、设备厂商开展了测试,并顺利通过各类测试。

也许一些消费者会疑惑,这些5G基带芯片的测试,看着很技术,对消费者和行业意义有多大?其实诸多厂商都在联系产业进行测试,华为的巴龙5000基带为何能在5G测试环节取得诸多成果?

巴龙5000在5G测试中捷报频传

芯片行业从业者都知道,一款芯片从研发到量产,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至少要1至3年,甚至更长。研发好后芯片到真正规模商业,也需要经历多个验证测试环节。

正如开头讲的那样,一些芯片都发布了5G芯片,对外宣称的功能非常强大,能支持SA/NSA,又能支持全频段全制式。但是让笔者感到疑惑的是,这些宣称领先的5G芯片,似乎在5G测试方面声音寥寥无几,并没有应用到实际的终端中。

相反,我们看到一些厂商则频频传出一致性测试的声音,比如华为。我们看到华为今年1月底发布了5G芯片巴龙5000——被称为业内集成度最高、性能最强的5G终端基带芯片。该基带不仅依靠其超高的性能赢得了市场关注,更是在5G测试中取得丰硕成果。

在MWC 2019举办前,华为与多家测试厂商、运营商与设备商开展相关测试和验证。1月31日,华为公司与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协同华为巴龙5000芯片平台,在华为北京通信实验室打通了5G NR sub-6GHz信令电话。2月4日,安立公司无线通信测试平台MT8000A,配合华为Balong 5000芯片平台实现了SA模式及NSA模式下的5G信令对接。2月25日,华为和是德科技共同宣布,使用华为巴龙5000和是德UXM 5G无线测试平台,成功演示了3.3Gbps下载速率。

2月1日,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宣布使用华为巴龙5000芯片成功打通业界首个2.6GHz频段大区集中SA架构下5G端到端First Call,下行峰值远超1Gbps。在2月初,华为与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完成首个基于5G终端芯片华为巴龙5000的实际业务端到端验证。据悉,该测试是首个基于该芯片的现网应用验证案例。2月21日,中国移动基于华为巴龙5000完成全球首批5G SA一致性测试用例的验证,达到GCF仪表验证要求。

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宣布使用巴龙5000成功打通业界首个2.6GHz频段大区集中SA架构下5G端到端First Call

MWC 2019期间,多家芯片厂商宣布了自家最新5G基带进展。而在MWC 2019结束后,华为5G基带测试工作也没闲着。

3月4日,安立公司基于华为巴龙5000在业内率先完成NSA模式和SA模式下一致性测试。3月初,华为联合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采用华为巴龙5000芯片终端(2T4R)和双160M 基站,完成全球首个2.6G NR 160M频谱带宽下2载波聚合测试。3月中旬,华为Balong 5000在IMT-2020(5G) 推进组织的中国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中,率先通过5G终端芯片测试。

IMT-2020 (5G)推进组

中国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终端芯片测试现场

而近日,华为公司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使用巴龙5000芯片完成了基于3GPP R15标准的端到端业务及互操作测试。据悉,这是国内完成的首批5G商用基站与终端异厂家间互操作测试。

在笔者看来,与其他厂商近期推出5G基带芯片后相关测试成果进展较少不同,华为巴龙5000在发布之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内,陆续就产业链多方进行验证,可见其产品成熟度更高、进展更快。

5G基带多方测试验证意义重大

我们看到,很多芯片厂商的5G基带测试,仅停留在实验室。因为实验室测试环境更佳,受到的信号(不同制式、不同频段)干扰更少,所以测试过程更容易实现,数据更好看。

相反,与产业链企业的实际组网测试不同于实验室测试,易受到环境、标准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测试实现的难度会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依然与诸多产业链企业取得丰硕测试成果,从侧面显示出巴龙5000不再只是实验室产品,而是成熟可商用的产品。在笔者看来,这些测试所体现的意义并非这些,还对行业以及消费者带来巨大价值。

第一,这些5G基带测试不仅验证了3.5GHz,还验证了2.6GHz。因为在5G测试刚开始时,行业大多聚焦于成熟的3.5GHz。但是随着我国面向三大运营商发布5G频段后,中国移动获得了2.6GHz。本次通过巴龙5000芯片完成的相关测试,表明不论是3.5GHz还是2.6GHz,都已成功打通端到端的产业链,说明中国移动也具备商用5G的初步条件。

第二,5G基带测试不止验证了NSA的可行性,也验证了运营商5G建网最终目标SA的可行性。因为R15标准分两个阶段来冻结,NSA标准冻结时间相较于SA标准要早半年时间。但是本次华为与相关测试方从端到端充分验证了SA架构,表明华为不论是NSA解决方案,还是SA解决方案都具备端到端的可行性,符合商用条件。

第三,相关测试不止验证了5G芯片已经成熟,更是通过华为与相关企业的测试,一方面验证了芯片跟仪器仪表的互通已经全面达成。另一方面,测试表明5G仪器仪表更加的成熟。

在笔者看来,在5G发展初期,5G仪器仪表是运营商5G成功与否的标尺,十分重要。因为不管是5G终端还是5G网络,在进行完整测试时,仪器仪表将发挥巨大作用。

第四,5G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运营商在5G投资时就显得异常谨慎。华为与合作伙伴的5G相关测试成功,给了运营商、产业合作伙伴以及应用开发者巨大信心。在笔者看来,整个产业对5G的投资力度,决定于终端成熟度和发展速度,所以建立运营商的信心十分关键。

第五,对消费者而言,华为与相关厂商在5G相关测试中的成功,也预示着5G终端相关产品规模商用加速。因此,消费者将更早地享受到5G带来的全新业务体验。

反过来说,不重视5G一致性测试,会对企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前不久美国某运营商号称5G商用,但5G现网速率根本达不到5G门槛,也缺乏成熟终端无法规模开展业务,被各方质疑。

巴龙5000为何测试进展快速?

5G相关测试实验的成功并不容易。但华为巴龙5000为何在推出之后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取得如此多的成绩?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来自于巴龙多代产品积累。巴龙基带品牌是比麒麟系列芯片要更早的品牌。华为从2007年开始发力,到2009年实现第一代产品巴龙210出货。到2012年,华为推出的巴龙710,实现150Mbps下载峰值速率。这是一个标杆性的产品,代表LTE时代到来,也比行业其他企业领先了一年。之后,华为陆续推出了巴龙720、巴龙 750、巴龙765以及2018年初发布的巴龙5G01,每一代产品都给业界带来很多价值。

其次,在巴龙5000卓越性能背后,是华为在5G领域的创新和技术积累。作为5G领域的开创者,华为早在2009年就开展5G研发,与广大运营商及行业伙伴开展紧密合作,积极推动5G网络部署。为攻克5G技术带来的芯片设计挑战,华为在2015年启动了巴龙5000的技术研发,以5G规模商用为目标进行产品规划。

再次,来自于华为在5G领域的端到端技术优势。巴龙5000在测试过程中可以直接基于华为研发的真实5G网络进行联调对接。这就让巴龙5000打破了以往通信标准冻结后再开发的传统节奏,在5G标准冻结的过程中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克服多种技术难题。这其中,华为在5G标准领域的实力也起到不小作用。

最后,来自于华为对5G的高度重视。华为对5G有着明确的战略定位。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5G比喻为“上甘岭”,并表示:“我们5G就是争夺‘上甘岭’,就是世界高地。5G这一战关系着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场‘战争’中不惜代价赢得胜利。”

巴龙(Balong)原本是一座海拔7013米雪山的名字,研发巴龙芯片,无异于攀登雪山。从“巴龙”的命名可以看到,尽管研发难度很大,华为还是迎难而上。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华为巴龙5000与产业测试进展快速,可谓厚积薄发。这样的进展,对整个5G产业成熟和消费者尽快享受到5G精彩业务,价值巨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