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发展形势大好,但风光无限背后内忧外患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政策利好以及宽带渗透率逐步提高的背景下,近几年IPTV的发展表现出强劲势头。据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IPTV用户达2.67亿户(中国移动的宽带电视用户数被统计在内)。3月27日,总局召开全国IPTV建设管理工作,亦把中国移动的电视业务纳入监管体制管理中,移动的OTT业务加速转向IPTV。

从整个电视大屏产业来看,DVB、IPTV和OTT已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势力相互抗衡,用户增量即将触达天花板;而具体到IPTV,伴随中国移动纳入IPTV正规军编制,未来三大运营商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为避免用户流失,存量经营以及价值提升的研究成为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规模发展下的隐患

目前IPTV发展形势大好,但风光无限背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有OTT和DVB电视业主力军共分市场大蛋糕的外患,有IPTV规模之后如何守成出新的内忧。

一方面,现阶段IPTV、OTT和DVB三者业务内容和运营的同质化日渐突出。工信部杨崑曾明确指出,整个大屏行业面临平台能力、业务功能、内容来源单一问题困境,势需破局;另外,OTT在数据挖掘、广告营销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都发展的可圈可点,BAT强势进入后,也带来了丰富的内容版权和互联网化的运营思维。而反观IPTV,行业格局小并且资源分散,各地用户体验存在差异,对数据的挖掘和广告的探索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另一方面,IPTV内部战役激烈且残酷。以中国移动为例,凭借其在移动用户方面的优势,通过捆绑的模式快速发展固网宽带和电视用户。而当中国移动从OTT转为IPTV后,突破无直播和政策不支持的“硬伤”,IPTV内部战役想必将更加激烈,而彼时,为量而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移动在用户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其业务的ARPU值一再探底,量收严重不符的窘态。在下半场竞争中,低价低质只会导致自身收入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萎缩,阻碍自身的良性发展。

流媒体网CEO灯少在“盛世危言系列”中讲到:2019年起IPTV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用户流转态势将更明显。如果说近两年的IPTV发展可以依靠捆绑,进行简单式增长,那么未来几年,必然会面临着靠内容、靠服务、靠运营的精细化、全方位的残酷市场竞争。

无论从电视大屏大生态来看,还是IPTV自身来看,跑马圈地阶段即将过去,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整个产业将从价格战转到价值战,对用户价值的经营思考与实践成为赢取未来的关键,运营商需要做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价值提升的武器

在IPTV从规模效益转成运营红利的当下,更需要在业务多样性和运营创新性上下功夫,为其新一轮快速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首先,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IPTV需要从泛娱乐平台转变为智慧生活服务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完善电视生态体系。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增值业务虽然近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IPTV+游戏、IPTV+教育等业态逐渐增多,电视购物和医疗产品也涌现出来,但目前IPTV主要的营收还主要来自视频内容,增值业务的盈利潜力还远未被挖掘出来,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其次,变革运营模式,打造差异化服务。例如,线上线下、大小屏的联动和导流。在去年举办的西溪论道上,优朋普乐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邵以丁对大小屏互动的思考引起共鸣:IPTV大屏端所产生的流量既是一个大屏端流量的形成结果,同时又可以成为一个小屏端流量的源头开始。灯少亦表示,投屏互动应该是N电视+N手机的彼此间交错性,多频率、互动化、高传播之后带来的用户回归大屏。此外,IPTV可以借助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精细化、差异化运营体系,让看电视变的更愉悦、更简单。

再者,智慧家庭的布局。目前很多厂商都在争夺“客厅入口”,而IPTV拥有先天的优势,具备娱乐性和可扩展性。如何将IPTV作为中枢环节,实现与智能家电的连接,最终打造大屏生态智慧家庭,将成为IPTV未来业务探索的新亮点。

在整个价值提升的过程中,还需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带动IPTV的发展。IPTV整体比较复杂,形成了总分播控平台,运营商负责内容传输的架构,涉及到多方利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各自要有明确的定位,总平台负责规范的对接,全国性的内容引入;分平台做好视频播控的同时,发挥本地化特色,进行内容运营的探索;运营商提升网络容量的同时,做好集约化服务,挖掘增值业务的发展空间。三方需同心协力,共同推动产业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IPTV伴随发展规模的壮大,也从“听政策”进入到“讲政治”的新阶段。在“全国IPTV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已经从广播电视角度定义了IPTV业务,IPTV的管理方式将逐步向有线电视看齐,今年在全国也将开启IPTV专项治理工作。IPTV在市场和政策的多重考验下到底走向何方?视听产业的新动能和家庭服务的新创新如何把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