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都有为院士:对材料初创企业应宽容失败鼓励成功

描述

即便已经82岁高龄,都有为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各种磁性材料相关会议。近几个月来,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面,常常是头天晚上回去,第二天下午又要出差。

都有为在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等方面的教学及研究成果突出,编著学术专著达10余本,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1万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学术上的辛勤付出让他所获荣誉无数,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部级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凭借其在磁性材料领域的杰出贡献,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笔者不禁好奇,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样一位载誉满满、已过耄耋之年的科学家依然如此勤勉?

独家专访都有为院士

对材料初创企业应宽容失败鼓励成功 

国家富强不能靠房地产,只能靠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达到世界一流,国家在世界上才是一流。

——都有为

近年来,中国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专业从事磁性材料生产的企业大大小小已经1000家以上。然而,目前国内的磁性材料厂商还存在着过度依赖劳动力资源、加工工艺不稳定、规模小等问题。

“这跟我们整个工业基础相关,原先我们工业基础、机械加工能力都比较弱,现在慢慢赶上来了,所以我相信若干年以后,我们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也会慢慢赶上去。”

面对磁性材料产业发展问题,都有为态度乐观。但是对于磁性材料初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都有为却急在心里。

“材料这方面,越是有技术,创业难度就越大,而在这一行业中,不少微小型企业,很难得到资助,也未必能够让大企业看重,走上被收购的道路。”

都有为认为,资金支持对于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尤其是对初创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磁性材料的产业化,不但需要保持长期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而流动资金一旦缺乏,订货和职工工资都会受影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开始火苗很容易熄灭,这个星星之火需要政府来培育。

都有为建议政府采用低息贷款,或参股等方式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

我觉得政府要力气支持初创型的企业,哪怕十个企业有一两个成功,我认为这是成功,要宽容失败鼓励成功

建言践行,都有为在科研之余不但帮助了磁性材料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甚至帮助初创企业找资金,这些年来,受过他技术帮助的企业究竟有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1982年,一家生产扬声器和微电机使用的永磁铁氧体产品的磁性材料厂,因为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上不去,产品大量积压,濒临破产。机缘巧合,厂方偶然看到了都有为撰写的相关论文,深受启发,于是派人专门赶来南京大学找到都有为,请他当技术顾问。

都有为在不影响校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先后7次前往该厂讲学,课后还辅导技术骨干。除讲课外,他还多次给该厂邮寄资料,一年多时间里,他陆续给工厂写了数十封信,回答技术难题,提出注意事项。

在帮助职工提高技术素养的基础上,都有为还帮助该厂成立了攻关小组,将改造陈旧设备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经过一年多努力,该厂通过了磁能积研究课题的技术鉴定。自此,该厂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而重新打开销路,半年盈利27万元,并有7种产品出口国外。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产学研协同发展,都有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践行,在那个知识产权完全得不到保障的年代,他的践行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格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先生作客《大国之材》

中国磁性材料基础研究差距尚存 

“国内的磁性材料研究已经积累了一批活跃的青年人才,他们是中国磁性材料发展的希望”

——都有为

近些年,习惯了强国语境的国人,很难想象中国的材料技术产业发展走过了多么艰辛的历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十年甚至几年以后就能赶英超美。对此,都有为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差距仍然巨大。

具体到磁性材料研究,都有为指出,许多基本原理都是国外先提出来,比如当磁性材料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磁性会消失,这一物理特性由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发现,再比如说亚铁磁性、反铁磁性这些概念都是由国外科学家提出来的,尽管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探索磁性材料的应用。

科研水平的差距在应用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中国的永磁和软磁生产量已经走到国际前列,但很多原始专利还是在国外授权。另外,技术含量高的磁性材料,如磁存储基本上都是国外控制。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无论在技术水平、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合格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让人欣慰的是,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近几年来情况有一些变化,国内的专利也很多了,并且有些专利是中国首先提出来的。”都有为兴奋地谈到,“国内的磁性材料研究已经积累了一批活跃的青年人才,他们是中国磁性材料发展的希望。”

对科研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从都有为的言语间不经意的流露出来。谈及科研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经历,他不假思索地指出是自己的两个学生拿到国家优秀博士论文。

回顾都有为的科研历程,可以窥见中国的材料技术发展走过的艰辛历程,方能理解都有为重视人才的良苦用心。

1953年,都有为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然而,在那个运动多发的年代,都有为的学业和科研数度中断,被迫到南京附近江浦县的一个村子里劳动锻炼,之后还经历了大炼钢铁、上山挖煤的一段时光。大学毕业后,近二十余年时间,他都没有好好翻过一次专业书,更别提认真坐下来开展一项实验了。

直到1978年,都有为才重新执掌教鞭,回到热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此后,都有为赴美参加中美凝聚态合作项目,在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开展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回国后,都有为重新回归了感兴趣的磁性材料研究。

在那个物资都匮乏的年代,实验室设备奇缺,都有为并没有因此而懈怠,没有试验设备,他就经常去化学系楼走廊晃悠,把别人不用的天平、瓶瓶罐罐,通通带回来,自己改装一下,制作成样品制备、测量设备。

即便在这样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都有为还能坚持每年输出2篇论文,在当时国内物理界最高水平的杂志《物理学报》上发表。

“那时,我们的实验室在北大楼地下室,天一下雨,屋里的水就涨起来了,我们拿着扫帚和水桶,深一脚、浅一脚与恶劣环境搏斗,捍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遇到黄梅天,水实在太多,就只能穿着雨靴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现在的实验环境好了,他还时常能忆起那段时光。

《大国之材》都有为院士篇实拍

不敢担风险的投资机构是“平安保险

都有为对于资本过度青睐房地产,而投资初创企业却慎之又慎的现象很是不满,曾经戏称一些投资机构为“平安保险”。

“我觉得年轻科研工作者需要在研究与教学工作上做出成绩,没有精力到社会上去开拓,这些事情更适合我们老头子来做。”在回答为什么如此频繁在外奔波时,都有为如是说。

除了为从事科研的学生提供帮助,都有为还关注着自主创业的学生发展状况。他认为,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热潮中,不缺技术、人才,最缺的还是资金。而磁性材料的初创公司由于投入大,周期长,融资往往非常艰难。

都有为对于资本过度青睐房地产,而投资初创企业却慎之又慎的现象很是不满,曾经戏称投资机构为“平安保险”。

“当下有些公司做投资,不希望冒半点风险,要对被投资的小公司进行苛刻的评估,自己认为投出的钱不会打水漂且保险了,才会拿出资金支持。”都有为无奈摇摇头说,“创业怎么可能会没有风险呢?有风险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支持了嘛。”

有的学生在创业中遇到困难了,打电话向都有为诉苦,他不但在专业上提供指导,还常常自己为学生融资作担保。作为磁性材料权威,“都有为”这个名字,在业界无人不晓,有了这位大家的担保,投资人自然心里有底。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初创公司有了资金支持,如鱼得水。

此外,他还以支援院士工作站建设等多种方式,为青年创业者们提供便利。

“我觉得作为老师,总会跟学生心连心,他们的事我能够尽一份力,总会帮助。”

结语

采访中,都有为先生的笑容让笔者很自然地放松心情,他说话声音轻柔,但很清晰。笔者与都有为先生从家常里短聊到磁性材料产业发展;从他年过八旬依旧放不下工作的缘由聊到他的产业情结。

在参加完采访当天的活动,他还要赶往北京,准备第二天的学术会议。

临别处,笔者借用南京大学给予都有为先生的评语,以表敬意——“君子谦谦,温和有礼,不以娇艳花朵示人,仅凭碧玉琢成的叶片,已使其他望尘莫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