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愿网络是CTNeT2025从1.0迈向2.0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信网络

647人已加入

描述

一年一度的中国SDN/NFV/AI大会今天如期举行,每年韦乐平演讲的内容都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在今天举行的“2019中国SDN/NFV/AI大会”上,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主席韦乐平提出“随愿网络”的概念。

“从随选网络迈向随愿网络”,韦乐平指出,“随愿网络”可以加速数字转型、云化进程、物联网发展,同时更好应对网络面临的各种挑战。“随愿网络”可以看做是“随选网络”的进一步,即从目前按需、自助、弹性的网络服务向自动化闭环、意愿驱动的网络组织演变,是CTNeT2025从1.0迈向2.0的基本特征之一。

随选网络在经验积累中发现不足

此前早已提出的“随选网络”,是网络架构重构的标志性网络应用。

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云服务商提供按需随选的计算资源、服务器、存储器,取得了很大成功。运营商试图将其应用到电信网,但其复杂性和刚性设计导致现有网络最适合人工静态资源配置。SDN和NFV的出现为随选网络提供了技术抓手。AT&T率先在170个城市提供了业务,取得初步成功。目前,随选网络内涵已经扩展,至少含上网、组网、入云三大功能,随选网络还需做很多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端到端自动化。

据韦乐平介绍,中国电信“随选网络”的关键特征包括用户定义网络业务、网络配置自动化、网络资源按需指配;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和家宽用户,实现云网协同,代表性业务包括智能随选专线、智能随选宽带;技术基础包括SDN、NFV、Cloud。

韦乐平谈及“随选网络”的经验和体会,“经验方面:技术+市场双驱动,SDN解决统一编排和跨域互通,NFV解决设备虚拟化和业务快速加载;新老区隔,增量优先,以增量发展为首要方向,避免对存量老系统、老设备的大量改造。不足方面:一是编排和控制层面的智能化程度还在初级阶段,更多依赖网络语言,无法实现业务用户/语义;二是虚拟化网元性能有限,运营维护体制还未跟上。”

面对“随选网络”面临的不足和挑战,韦乐平引用了孙正义的话:“越是迷茫,就越是要向远处看,就越是能看清洪流中的未来。”从“随选网络”迈向“随愿网络”,韦乐平提出了“随愿网络”(IBN,Intent based Networking)概念。

向自动化闭环、意愿驱动的“随愿网络”演变

对于“随愿网络”出现的背景,韦乐平进一步指出,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新业务需求及数字化转型驱动,靠人工方式已无法应对,业界期望使用“业务意愿”作为网络和IT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的驱动因素,通过自动化方式将业务需求即时转化为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执行,实现两者的快速适配,从而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其中,SDN、NFV、Cloud、AI等关键技术已基本可用。

概念方面,“随愿网络”的概念主要是指跨网、跨域的高层智能联网,应用层只需简单的用自然语言表达希望网络完成什么,网络就能将上述意愿转换成具体策略,并自动根据相应策略在复杂和异构环境下完成跨网跨域的网络配置,实现应用层的商业目的。

“随愿网络不是单点产品、单项技术或单个软件,而是面向端到端高层智能网络架构的长期演进任务;将嵌入组织、流程和技术,涵盖所有相关领域,其发展是演进式的,可从单领域或局部开始。”韦乐平强调,“随愿网络”可以看做是“随选网络”的进一步,即从目前按需、自助、弹性的网络服务向自动化闭环、意愿驱动的网络组织演变,是CTNeT2025从1.0迈向2.0的基本特征之一。

六大特征 三大技术基础

在韦乐平看来,“随愿网络”包括六大特征和三大技术基础。

“随愿网络”具备六大特征:

一是独立于底层网络技术,看不到网络协议等技术细节,屏蔽了厂商技术实现的差异,规避了利益冲突,可望实现无人工干预、无配置脚本、无供应商锁定。

二是摆脱了基于场景的“烟囱式”接口模型,抽象出一套有限集的原子模型,控制了接口泛滥。

三是提升网络敏捷性、可用性和扩展性,减少业务提供时间50%-90%,减少中断次数50%,对物联网发展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IBN可望快速扩展各种通信资源,确保SLA和安全策略。

四是减少运营维护成本,依托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网管专家从人工操作解脱,可望管更大网络,从事更具价值创新的工作。

五是改进客户体验,IBN的闭环保障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监测网络环境,确保期望的性能水平并采取及时补救行动。

六是加速网络云化进程,依托云,才能打破网络与IT资源的分离,构筑云化的统一资源池,并能利用闭环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端到端网络性能和安全,加速云化进程。

三大技术基础:一是SDN/NFV,为IBN提供了灵活的联网基础,而IBN使网络更好地满足用户意愿,实现跨网跨域、基于策略的自动化即可过渡到IBN;二是AI/ML,大型网络本身就很复杂,加上SDN、NFV 云和物联网的全面引入,人工已完全无法驾驭,唯有依靠AI/ML;三是Cloud,只有依托云,才能构筑统一云化的资源池,IBN则进一步利用闭环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端到端网络的性能和安全。

技术、文化和组织流程面临巨大挑战

向“随愿网络”的演进路径包括:意愿,客户使用自然语言表达意愿并被转换成为了策略;自动化,减少人为差错,减少执行时间和协调工作量;人工智能,操作合规检查,智能分析和预判;提升价值,包括敏捷、效率和体验的提升,减少成本,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韦乐平指出,“随愿网络”也面临来自技术、文化组织流程方面的挑战。

技术挑战方面,标准缺失或滞后,大量私有API/CLI阻碍了异构组件环境下的闭环自动化形成;需要将网络视为单一实体,而建立跨厂家的端到端联网历来是噩梦,涉及技术和利益巨大冲突;庞大而复杂的网络自动化本身就是巨大工程。

文化和组织流程挑战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网络的设计和运营方式,对于风险厌恶型的运营商是很大障碍,组织和流程的匹配转变是更大的挑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