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使用高速51单片机进行模拟USB接口的设计

消耗积分:1 | 格式:pdf | 大小:0.51 MB | 2019-04-23

张生

分享资料个

  参照AVRUSB技术给出了51单片机通过模拟USB通信的实现方法。用VC编写了上位机软件,通过libusb驱动实现了PC与 ST12LE5608AD的通信。

  1994年11月11日USB正式诞生,1996年1月15日,USB1.0发布,1998年USB开始流行,2000年4月27日高速USB2.0发布,传输速率达480Mb/S, 2008年11月12日USB3.0发布,传输速率可达5Gb/s。至今USB被广泛应用,带串口和并口的PC越来越少,这使得基于单片机的设备必须将串口经过USB芯片转换才能和PC通信,为了解决MCU和PC通信的问题,1998年Atmel公司开发了AVRUSB技术,这是一种不通过USB芯片,直接使用单片机的IO口模拟USB通信协议完成单片机与PC通信的技术,理论上任何一款速度足够快的高速单片机都可以通过IO模拟USB1.1的通信协议。本文给出了广泛使用的也是最易上手的低成本1T 51单片机模拟USB通信实现的方法。

  USB1.1使用单端伪差分信号,速率1.5Mb/S;USB2.0使用差分信号传输,最低速率12Mb/S,最高480Mb/S,详细的USB通信协规范可以参考《Universal Serial Bus Specification》。所以对于51、 AVR或STM8单片机,只能模拟出USB1.1规范的通信。本文参照AVRUSB 给出了USB在STC12LE5608AD单片机上的实现,适用于STC12系列和STC10系列的单片机,也可以移植到性能相同的51单片机。

  重点是SIE的实现,其余部分可以参考AVRUSB相关技术文章。 USB1.0通信中使用的是NRZI编码,信号是伪差分信号,当Dp=1时Dm=0,Dp=0时Dm=1,SE0和SE1信号信号除外。这种编码不需要时钟和数据一起发送,电平跳变代表0,无电平跳变代表1。为了避免一长串1导致的接收方失去同步信号,USB使用位填充机制,在6个连续1后面强制填充0,特殊情况是6个1后面原本就是0,但USB位填充机制还是会在6个1后面填充0,将信号状态变为 11111100,接收方必须将填充的0丢弃,还原数据。如图1-1所示:X表示是填充的数据位。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1)
发评论
Fangbrbr 2021-07-05
0 回复 举报
绝了,我还以为是代码,结果是个pdf,和另一个某c开头网页内容一模一样。没有用,还要积分 收起回复

下载排行榜

全部1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