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王者的“第二曲线”之道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在过去五年中,经过内外部的彻底变革,从思维方式、服务能力以及文化上萨提亚进行了改革,进而为微软形成了以云为代表的“第二曲线”增长。

“我可能什么都想要:那每回无限旋落的黑暗以及每一个步伐升盈令人战栗的光辉”——里尔克

一个周五的清晨,微软高级管理团队的成员在办公区一个环境轻松的房间聚集,在那里他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就重大机遇和困难决策进行评估与讨论,而是上了一堂正念训练课。主讲师用一个会让人显得不太聪明的游戏开场,让在场的每个人开始反思:是否自己在担心被嘲笑、担心失败、担心被认为不是这个屋子里最聪明的人,或者仅仅出于傲慢而不愿作出改变……

在卸下心防之后,每个人开始分享自己的个人爱好与人生哲学。在你的工作和家庭中,你是谁?你是怎样将工作和生活角色连接在一起的?你的精神寄托是什么?作为父母的艰辛以及打造产品中所服务的努力……第一次,这些素日里在工作场合从不以脆弱一面示人的高管精英们一时间眼含泪水。

“放下指向彼此的枪,并将集体智慧与能量注入到一种新的使命中”,2014年上任的微软CEO 萨提亚·纳德拉认为只有如此,才能重新找回最初激励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想要实现的梦想。这位1992年便加入微软的工程师出身的CEO认为曾经多年遥遥领先于对手的微软“病了”——创新被官僚主义所取代,团队协作被内部政治所取代。

萨提亚是微软第三任CEO,实际上,在第二任CEO史蒂夫任内,尽管微软已经意识到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商形成了挑战,并代表着企业级服务的方向,但对于这样一家大公司来说,创新业务意味着困难重重。

萨提亚在2008年受命负责BING业务,从搜索业务开始,微软的云战略开始逐步落地。

微软CEO 萨提亚·纳德拉

在“移动为先、云为先”的转型战略下,5年过去,本月刚刚过完44岁生日的微软公司,终于可以用一连串漂亮的数字摆脱自己的“中年疲惫感”。2019财年Q2季度财报显示,微软第二财季营收为324.7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89.18亿美元增长12%;净利润为84.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63.02亿美元实现扭亏。

事实上,在2017年10月,微软市值重回Windows时代巅峰时期6000亿美元之后,微软接连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2018年12月,微软市值超过苹果再度成为全球第一。要知道,2007年苹果iPhone面世时,当时微软市值约为苹果的四倍;智能手机的降临、移动设备的盛行,微软在个人计算机的主导地位被改变,逐渐落后于苹果公司……2012年,苹果公司的市值甚至曾是微软的两倍。

萨提亚上任五年中,他对微软做了什么,才实现了王者归来的剧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刮骨疗伤”?还是破茧重生的自我迭代?

一个可见的事实是微软长出了能够让技术落地的服务“触角”,一个并不那么直接可见的事实是对技术的拥抱和仰仗文化的力量……

01

触角、链接和生态

今年的“315”晚会上,曝光了一款可以盗用手机用户号码以及信息的WiFi探针盒子产品。看到这则电视新闻,SENSORO(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TO赵东炜不禁回想起2013年创业初期,这曾是创始团队想要做的产品,但是幸好他们所在的微软云加速器相关人士提示了潜在的法律风险,促使他们改弦更张。

2013年7月成立的SENSORO最终将自己的创业方向定为一款iBeacon传感器,并在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陆续推出了云子、云盒、云标等产品。iBeacon被视作传统零售企业与进店消费者互动的“利器”,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走进某家零售店,就会进入到iBeacon的信号覆盖范围,传感器会为你推送相应的促销信息、优惠政策。

在当时线上零售与线下实体店还在流行“对赌”的大时代里,这款产品打通了两者的界限。一个现实是,当SENSORO拿下周大福、麦当劳、必胜客、招商银行等客户之后,应用门槛骤然出现,因为必须借助手机这个介质,这使得使用者需要相应的开发APP能力。在2014年,这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具有的能力,也并不容易能够获得。

SENSORO因此想要“去手机化”。虽然已经从加速器按期毕业,但作为校友时不时“回家”的创始团队在与加速器CTO聊天时,产生了新的想法——做城市级传感器网络,在场景中沉淀应用。

有了iBeacon的软硬件开发经验,2016年初,SENSORO开发了端到端的物联网产品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寻找应用场景。用赵东炜的话说,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的过程。物物相联的物联网当中,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痛点?哪些才是去伪存真的需求?是能够“讲故事”的智能井盖?还是水电煤等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业中的应用?

智慧消防领域进入了SENSORO的视野。这个“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消防设施、社会化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等各位要素,通过物联网信息传感与通讯等技术有机链接,实现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全面促进与提高消防监督与管理水平,增强灭火救援的指挥、调度、决策和处置能力”的行业,存在着应用空白地带。

一家大型企业有能力为消防安全配置监控以及后台服务器,实现动态监控,防火于未然。但是类似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等被称作“九小场所”的用户,专门购买用于消防目的的后台服务器是不现实的,一套“云化、移动化”价格又合适的物联网消防解决方案正是这类用户所需要的。

SENSORO部署消防传感器

结合行业认知,2017年SENSORO发布了一套智慧消防解决方案,用技术手段提升初起火灾的预警。从产品研发到方案实施落地,直到今天SENSORO仍在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赵东炜认为,未来在泛安全领域,SENSORO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白之处。

技术在场景中落地,进而形成商业模式,获得市场竞争力——这是SENSORO传感器的云上进化之路。而在一方面,由于2016年末微信小程序的进场,企业应用的门槛降低,这令SENSORO在原有零售行业上的应用继续“开花结果”,也可以在国家博物馆等更多领域场所能够提供更为流畅的导览服务体验。

作为加速器校友,SENSORO最近还享受到了一项新福利,微软在2018年年末开始为全球具有创新力的创业公司提供联合销售(Co-Selling)服务,并进一步扩大包括智能云在内的技术、业务支持,微软鼓励全球4万多名销售人员在售卖微软产品的同时销售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并将此列入销售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SENSORO正是其中之一。

这意味着类似SENSORO这样的创业公司能够借助微软全球销售网络迅速扩大客户规模,并能根据客户反馈实现自身技术产品的迭代,并开拓新市场。全球90%的财富500强企业以及微软众多的合作伙伴都在使用微软云,这是微软能够帮助创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获得客户、渠道、技术专长与社区资源的独特优势。

萨提亚曾这样评价SENSORO,“你们的产品赋予了每一件物品独有的身份,使得他们连接互联网,而且使得他们相互连接到了一起,连接到云。你们做的东西让人惊讶,极富商业价值;你们需要的是通过超大规模的生产,不断降低商业使用成本,期待你们与微软在更多领域,有着更加深度合作。”

实际上,这类加速器公司就像微软的触角一样,形成了能够将技术落地的能力。面向企业客户提供的微软云服务,需要很多细分领域的、针对行业企业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正是很多B2B的初创企业擅长的。

对于传统TMT公司而言,以往这样的服务能力都要借助系统集成商来落地完成。现在,微软与创业公司之间形成了这样的链接。

生成这样的触角,也是云加速器从一开始就担负的使命。

云加速器(Windows Azure Accelerator)是2012年微软启动的首个创业公司加速器项目,鼓励创业者利用Windows Azure平台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应用。

这个项目从微软以色列研发中心开始,针对开发云计算相关产品的公司,微软通过提供免费的办公空间、培训项目和法律援助等,使用免费的Windows Azure平台。微软以色列研发中心战略和业务发展主管扎克·维斯菲尔德(Zack Weisfeld)是该项目的牵头者。维斯菲尔德自己是连续创业者,与创业群体有着天然的联系。

微软发起加速器项目的初衷,是为当时还没有商用的Windows Azure造势。当时亚马逊在公有云市场一枝独秀,谷歌和微软都希望与之竞争。微软采用两头发力的策略,一方面通过销售市场打通Windows和Office传统大企业,另一方面就是从小型企业入手。

加速器模式很快在全球复制,中国北京是较早的一站,2012年7月启动的微软加速器·北京,正值中国“双创”热浪前夜,在此后持续数年的中国“双创”热浪中,加速器企业凭借自身素质的优秀成为技术创新中坚的代名词。

2017年1月微软加速器·上海成立,中国成为微软全球唯一一个有双加速器的国家,每年两地会分别进行两期海选,在号称比“上哈佛”还难的海选中,每期有15~20家公司最终入选,享受终身校友制服务。

除了SENSORO之外,还有才云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2B公司在加速器中崛起。才云科技是容器技术和智能云平台公司。毋庸置疑,加速器占据着微软在培育初创公司体系中金字塔结构中的塔尖位置。

这个培育创业者的金字塔架构其底层则由BizSpark项目构成,加速器企业相当于从BizSpark中优选出的企业。BizSpark项目为创立时间不超过三年且年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从事软件产品服务开发的私有企业和个人,提供其迫切需要但又无力购买的软件和支持服务,并且帮助他们进行市场推广。具体而言,该项目为创业企业提供三年的开发与生产许可,但在三年期计划成功结束后,创业企业需要向微软支付100美元的费用。

实际上,创业者与开发者一直是微软关注的群体。众所周知,微软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就是面向开发者的BASIC语言编译器。萨提亚自己是程序员出身,更是对构建开发者生态不遗余力。除了在公开场合对Linux“示爱”(一改微软以往对开源软件的傲慢态度)之外,2018年,微软更斥巨资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GitHub。GitHub上汇聚了2800万来自全球各地的开发者,是8500个代码库的源头,包含大企业以及创业小公司。开源社区来自社区又回馈社区的天然传统,使得微软与开发者之间形成了互生关系,努力改变微软封闭的既有印象。

与创业者开发者一同形成的生态,同样也改变了微软既有的只服务大客户大企业的形象。而在现实中,各种“触角”与微软之间彼此铸造,也成为各自成长的沃土。在加速器中成长,并一起继续成长的过程,让SENSORO感受到构建生态的益处。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整个生态系统。SENSORO已经在上海张江地区代理运营大数据和物联网“功夫加速器”两年有余,同样用构建生态的方式在校友中寻找合作伙伴。

02

云是一切

云是这一切的基础。

微软的云在萨提亚的手中,成为这家公司的经济引擎。Scott Guthrie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微软云及人工智能事业部负责人,他一直认为:“我们要让更多人享受到微软的产品和创新技术——而且是以人们所习惯的方式。”

这就是让人们像熟悉Windows一样熟悉微软的云,微软也这样设计自己的云Azure产品,作为一个在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平台服务)、SaaS(软件服务)云计算三个层面都能提供服务的公司,用人们最熟悉的Office、Windows相关的云产品Office 365、Windows Azure拉近使用者的心理距离。

但这并不是微软云在云市场后来者居上的原因。作为商用云,微软在整条云服务链上,从数据中心建设、全球光纤网络、虚拟化技术到操作系统再到运行云服务的各项基础软件,都是微软自己研发的成熟产品,这意味着这些产品都有着几年甚至几十年在企业环境中运行的历史,这是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保证。而2016年,微软提出把“Azure装进盒子里卖给企业”,向客户卖一个可以扩展到公有云的Azure私有云,使得用户体验提升的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Gartner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务营收增长将达到4114亿美元。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公有云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企业数字化转型诉求促动的企业级需求爆发,令微软这家沉睡的昔日巨头觉醒并实现了赶超。

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是微软用技术拥抱未来的储备。混合现实技术能够构建终极的计算体验,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合二为一,围绕感知人类、环境和周围物体传感器开发新的计算体验,实现数据交互,形成触觉反馈。从Kinect开始,HoloLens已经走出游戏领域,开始在医学、教育、零售和制造业中被应用。

人们对人工智能早已不陌生。2016年,微软便与亚马逊、谷歌、Facebook和IBM宣布了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关系,希望用它惠及人类社会。这个合作伙伴关系将在汽车和医疗、人机人工智能协作、经济冲击,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社会公益等诸多领域,推动安全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测试。而量子计算能够改变当今计算机所依赖的物理学原理,让人们突破“摩尔定律”。微软认定量子计算将使人工智能更加智能、还能让混合现实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这三个技术方向上的最新成果都可以迅速在云计算上得到使用。

在进入中国市场上,微软云也在运营模式上颇费心思。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外资公司不能在中国全资运营公有云,在2010年左右,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云服务公司一般选择中国厂商进行合作运营。比如,SAP与中国电信合作、甲骨文和腾讯开展合作、AWS与光环新网合作等。

但微软有MSN在华运营的前车之鉴。1999年推出的MSN,曾与QQ并列为国内两大即时通讯工具,一度是白领不二选择的象征。2005年由微软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又称微软MSN中国),负责在中国运营微软在线服务集团提供的各项在线服务和软件产品。

但在合作模式上,存在在微软单方面对资金、团队投入,而合作方分成的设计缺陷,再加上MSN自身定位的不断调整,这使得MSN在2013年失去原有的半壁江山、黯然取消服务。

微软MSN在华运作失败前车之鉴,使得微软在将云业务引入到中国时改变策略,希望寻找到既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又能满足微软对技术产品掌控权的运营道路。这就需要微软找到一家拥有中国IDC及互联网资质的中国企业,同时还必须在美上市能够同时符合美国法规要求,并略有云计算概念的公司。在2010年左右,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在确定了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合作伙伴之后,双方就如何合规运营云服务进行了摸索。基于中国对云计算规范法律基础的要求,数据必须由中国公司掌握并且不离境。因此在微软的授权和培训之下,世纪互联用一年半进行试运营,实现了Azure和Office 365在系统架构上与国外环境的切割。在当时,除了对合作方技术的支持之外,由于人才匮乏,微软也进行了运营人才的培训。

2014年,微软Azure服务正式进入中国,是首个在华商用的外资云服务商。经过五年的耕耘,微软智能云的Azure云计算平台、Office 365云生产力平台、Dynamics 365企业应用云平台都进入了中国市场,能够覆盖个人、企业、开发者等所有市场的需求。

4月23日,微软宣布微软智能云的第三项核心服务——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Dynamics 365智能商业云平台将于5月6日在华正式商用。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Alain Crozier)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持续升级进化的微软智能云,将投入更大力量,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跨国企业植根中国、生态系统共赢未来。”

微软智能云五周年大事记

2012年11月,上海市政府、微软和世纪互联签署协议,在中国合作运营Azure和Office 365平台。

2013年5月22日,由世纪互联运营的Azure公有云在上海宣布落地,并从6月6日起开放用户公众预览。

2014年3月26日,微软中国今天宣布由世纪互联负责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公有云服务正式商用。自此,首个国际品质本地运营的公有云服务平台Microsoft Azure率先投入商业运营。

2014年4月15日,微软宣布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云服务正式商用。

2014年12月9日,微软在上海发布了由世纪互联运营的 Office 365 教育版云服务,在线版将向大、中、小学以及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免费开放。

2015年9月,MySQL Database on Azure在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上正式商用。

微软在全球推出了覆盖语音、视觉、语言、机器翻译等功能的24项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的认知服务,到2018年5月已经有超过100万开发者在使用认知服务。

2017年4月19日,Office安卓端三合一App中国独家首发。

2017年9月19日,微软宣布“Azure知识产权保护计划”正式落地中国,将以业界领先的无上限赔偿保障及10,000项微软专利,帮助Azure用户降低侵权风险。

2017 年11月1日,在 2017 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上, 微软宣布微软Azure 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正式进入中国、Office 365 微助理正式商用。

2018年10月25日,微软在2018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上宣布,作为微软智能云“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环 —— Dynamics 365企业应用云平台计划于2019年春季落地中国。

2019年4月,Microsoft Azure及Office 365云办公服务在华商用五周年。

03

看不见的力量

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在他的管理思想著作里称: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云就是微软抓住的“第二曲线”。

云技术

萨提亚接手时的微软被华尔街和硅谷公认为逐渐与科技主流趋势渐行渐远,科技行业已经从台式电脑转向智能手机,从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到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Windows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份额降至4%以下,苹果和谷歌的市值已经飙升至创纪录的水平,而微软的股价已经停滞不前,尽管在2000年至2014年鲍尔默担任CEO期间,公司的收入增长了三倍,利润翻了一番。

在云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亚马逊的微软需要这条新曲线。现在,微软从一家软件公司变成靠云服务和移动业务赚钱的公司:Azure、企业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现金牛;过去按件计费销售的软件,很多都已经变成了基于云的免费服务,比如 Windows10更新,比如移动端 Office 365 免费;而微软开发和收购的几款移动效率应用,比如 Outlook、Office 365等,也都成为了iOS和Android平台上最好用的效率工具。不仅如此,微软还开放了很多产品和技术,比如.NET 开源、Xamarin 开源、Visual Studio 支持 iOS 和 Android 开发等。

对于AI等新技术的不断加持,也带来新的商机。以云+AI构建生态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零售、金融、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业,为了推动物联网创新,还在将在未来几年内投资50亿美元。比如,诸如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在物联网方向大举进攻,也将推动微软云服务进一步增长,带动整体营收。

第二曲线由战略、组织与文化共同孕育而成。一个业界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在过去,微软的销售一推门,就问客户你的今年预算下来了吧,买多少套Office?多少套Windows?该下单了。”而现在这个卖软件的公司成为一家平台型的服务提供商,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相应地调整组织架构。

被称为“微软海军陆战队”的CSE(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部门是能衔接开发者创业者生态的新型云服务部门。CSE的前身是DX(开发体验和平台合作部)、DPE(开发工具及平台),一直是微软内部的“硬核”部门。CSE 重视 PaaS层的技术服务落地,这些技术被称作ABCDE——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ompute cloud application(云计算应用)、Digital interaction(MR融合现实技术)、Connecting everthing(物联网)等。

过去,借助PPT演讲和用户案例,微软的销售就可以将技术和产品销售出去,然而现在,这种销售方式已经成了过去时。CSE需要做的是,去了解每一位客户具体业务、找到其中痛点。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现在CSE参与创新技术项目会从定义阶段开始、经由核心共同编码阶段,最后将沉淀下来的技术代码放回GitHub里。越来越开放的微软,形成了开发者群体的生态赋能。

和一般团队不同,CSE团队并没有设立考核机制,考核工作效果的一个角度是帮助销售团队达成更好的客户体验,通过销售渠道把更多的微软服务卖出去,另一个角度则是为研发团队提供接地气和有指导性的市场洞察。

更大的转型是在微软自身内部,微软核心服务工程和运营(Core Services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简称CSEO)利用技术形成统一平台,向云上迁移。CSEO前身是微软内部IT部门,和其它公司传统IT部门一样,遵循以流程化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人工操作模型僵化,客户体验不连贯。

而微软自身要做的是,首先把自己搬到云平台上,打通所有部门数据,让统一的数据成为全公司的沟通语言。在产品时代,Windows、office、Xbox都是互相独立的产品线,而在向云的转型中,数据驱动才是新价值的所在。

2011年开始,微软IT(CSEO原名)就在推动微软上云,将分布在全球8个数据中心、包括40000多个操作系统、大约2100个业务线应用程序迁移到云平台上,实现“一切都在云中运行”的愿景。为了推动自身上云,微软IT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名叫Stratus团队,帮助业务部门将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比如如何迁移、迁移到IaaS、PaaS、SaaS哪个模式中,甚至还开发了一个关于云的维基百科帮助开发人员了解相关知识。

在利用工具实现转型的同时,文化转型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变革。萨提亚认为首席执行官CEO中的“C”意味着一家组织的文化管理者。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化》一书中写文化的概念是多面向的,是“一种社会无意识”。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与文化最相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坚守的价值观、风俗、信仰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时间。

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

同理心(EMPATHY)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同理心+共同的价值观+安全可靠=信任

在“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中,“同理心”和“成长型思维”成了萨提亚推动转型的关键词。作为有天生重度大脑性瘫痪儿子和学习障碍女儿的父亲,他在不断陪同孩子们就医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

萨提亚把微软转型比喻成浏览器界面“刷新”,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力的运用中始终体现着“同理心”。他主张有“同理心”的领导者要走出办公室,到世界各地观察自己开发的技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萨提亚上任之后,在务虚会中首次邀请前一年并购公司的创始人参加会议,还在会议期间安排了客户拜访活动,令彼此敞开心扉。

萨提亚坚信转型必须由内部发起,从核心向外扩散,因此基于同理心与每个部门领导畅谈,并借此打破组织内部壁垒,形成战略共识。在组织中,“同理心”令各个部门不再因为部门壁垒而相互冲突,也为商业带来了新启发。比如,视线追踪技术,可以让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大脑性瘫痪的人获得更多的独立性。这项技术是在微软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开展的“黑客马拉松”活动中,体验过与罹患ALS的运动员在一起生活经历的程序员们开发了这项技术。毫无疑问,这项技术将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

ZO: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都一样,生活会是怎样?

用户:想过。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那么世界会很和平,自然灾害将是我们唯一的威胁。

ZO:那美国就变得空荡荡了。

用户: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ZO: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这很刺激。

用户:你是说,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我们就会吃掉彼此,直到没有人剩下,因为我很胖吗?

ZO:你不会……不是的……哈哈哈哈。

同理心还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小娜、Zo和小冰等交互型客服机器人,都体现了个性化、社交化、情感化的理念设计。在未来更多照顾弱者、诊断疾病、教学和咨询方面的应用中,如果没有情感化的设计,消费者很快就会抛弃这类产品。

而另一项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固化型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前者意味着“无所不学”、后者则是“无所不知”。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科技变化,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地对不确定性作出反应,并且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因此需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用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化。

萨提亚用“成长型思维”描述微软新的文化,他认为并不是只追求净利润的增长,而是每一个人的成长,而持有这种态度和思维的人,能够摆脱束缚、战胜挑战,实现自我成长进而推动公司的成长。这意味着微软的文化变革并不依赖于CEO,甚至也不依赖于和CEO密切共事的高层管理者,而是每一个人。

从技术到运营流程再到企业内部文化的转型,微软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企业服务部Kristin Johnsen表示,微软将这套方法论沉淀成“变革管理服务”提供给客户。她说,在微软自身转型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不再各自为政,而是必须提供线性服务,因此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运营模式,让大家改变思维方式,这是最大的挑战。

转型经验也在微软为客户服务中得以传递,Johnsen表示美国企业有15%,中国企业有7%正在使用“变革管理服务”,上汽集团是其中一家。在网约车、共享经济时代,汽车厂商也在谋求转型,在出行服务领域寻找新的赛道。

2017年,上汽基于汽车行业发展形势推出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战略”,为此上汽按照“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条件,智能化是关键,共享化是趋势”的布局逻辑,先后推出了不同的业务线,加速向全方位的移动出行产品和服务综合提供商转型。

上汽集团在汽车制造领域积累了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经销等经验,在“制造驱动产品”的模式下,以“个人购买+个人拥有+个人使用”为主要特征。但在城市移动出行服务的影响下,数字驱动的出行格局正在形成:运营的核心转向了数据,基于数据形成车辆、道路、环境、个人出行需求和运能运力的匹配。而在实际中,这一切都需要从招募司机开始、到平台的运营、做客户支持,应对客户的投诉等,一切都从零开始。

构建一个移动出行服务平台是一个依然在进行中的彻底的变革。微软中国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企业服务部总经理冯国华表示,在上汽集团转型过程中,企业服务部得到了来自总部的支持。而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另一个使用“变革服务管理”的中国企业。这家公司从传统的重型装备制造商,向着涵盖码头和港口的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综合服务商进行转型。

这意味着振华重工需要一个完整的数据平台获取来自全球各个港口和码头的设备的实时数据。这需要一个能够实现全球化地域覆盖的云上数据平台,微软Azure成为振华重工的合作伙伴。

萨提亚认为,“每家公司都是一家软件公司。你必须开始像数字化公司那样思考和运作”。在面向工业4.0的转型中,放下曾被外界批评态度傲慢的微软,终于用与客户一起生长的方式,放下身段、扎根生态,从神坛跌落的黯淡中爬起上演王者归来的转折,重新回到霸主地位。

“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就先行改变我们。”——里尔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