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
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生态联盟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泛在电力物联,协同产业发展”为主题,有关专家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互联网企业、能源企业等单位代表从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试点应用、标准引领、市场对接等方面深入探讨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现集纳会上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近年来,人类提出要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未来,当可再生能源的比率达到80%甚至更多时,我们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弃风、弃光、弃水的问题。此外,怎么更有效地使用电能,代替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电能替代以及终端需求侧综合能源网的提出将成为重要的解决方案。
以前,二次能源主要靠化学能源产生。化学能源可运输、可存储,可以随其他需求快速调节。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次能源的电能可以作为独立环节来考虑优化和安全性。
当发电从化石能源变换为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与负荷冲击将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不但不可能依靠上下游的支撑,反过来还要依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友好性来支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替代和多样用电模式的改变。
在大规模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背景下,原来孤立地研究二次能源的方式已不再可行,研究范围一定要把一次能源和终端怎么使用能源,以及电力系统本身紧密地耦合在一起。
在市场开放环境下,还要考虑社会元素。我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技术、科研脱离使用侧,脱离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对灵活性的要求,脱离用户对电力系统、能源系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难以实施的。
举一个V2G(车辆到电网)的例子。已经充满电的车辆,如果离下一次出行还有足够长的时间,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视为移动储能终端。如果说机制和人的行为都能够统一应用在电网上,那它恰恰弥补了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
但到目前为止的研究都建立在一个非常强的假设情况之上:这辆电动汽车停在充电站的时候,电池当中的能量可以被集电商收集,上网进行交易。但是谁来补偿车主改变行程提前出行时电池没有电的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对车主的补偿,这是不可行的。这就说明在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把人的行为加入到研究当中。
这个工作光靠电网本身不行,光靠也物联网不行,一定是两者之间的融合。一定要考虑到如何将新增加的物联网元素,插入原来客户所熟悉的电网运行的账户当中,才能使两网融合的潜力发挥出来。
曾鸣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未来的电力系统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社会元素,社会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电网公司新的主业——综合能源服务。它涉及众多的社会因素。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背景下,综合能源服务应该如何做呢?
新时期,随着“大云物移智”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不断延伸。能源电力企业应该顺应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路径,提前布局服务业务版图,设计相应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回收途径,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比如,布局用户侧用能终端信息采集业务,提前打通用能终端数据采集壁垒;布局以用户用能信息挖掘为主的增值服务,实现用户用能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回收。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将出现提质增效、互联共享、技术创新、生态共建四个新的态势。这为综合能源服务的实施指明了路径。一方面,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打造试点示范、积极开拓市场,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系统仿真和试点示范、打造能源流与信息流融合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推动整个综合能源系统落地,形成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目标。沿着这两条实施路径,我们既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下提升企业综合能源服务水平,还可促进电力系统转型目标的实现。
任川 腾讯云能源行业技术总监
先说两组数据:根据上海市能源互联网白皮书,到2050年电动汽车充电量会占城市总耗电量的一半。目前我们有500万辆电动车,未来三年将达到2000万辆,周末这些车带着大量负载都开往农村时,应如何应对?
第二组,上海2017年消耗的煤是1.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4%,但上海的年度能耗密度是18709.8吨标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这些数据意味着在大城市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了储能技术,传统的单向生产和消费环节改变了,变成了完整的双向交互,用户通过电网能够出售手中的电能。
大家都有用电的需求,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更多承担的是卖家的角色——把电卖出去;未来可能是储能侧有需求卖电,消费端要买电,持续直接产生交易,通过电网企业来承载。这就是匹配和需求,也就是能源互联网要做的事情。
在能源互联网大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需要成为能源的生产者、交易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整合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等。
如何实现这个桥梁功能?我认为,首先能源互联网要实现能源和终端的互联。能源互联网的底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用户侧信息;中层是综合能源服务,做好用户的服务和交互,提供相关信息;顶层做能源交易平台,能源不单单是电网,电网只是能源交易的载体,包括化石能源、清洁能源。这些能源最后都会靠电网来交易。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都到了关键时期。互联网完成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形成海量的生态,形成消费者的网络。国家电网公司承载能源交易,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来连接人和人、人和企业、人和服务,这将是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孙军平 华为能源行业架构师
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是实现设备和状态的全面感知,把用户、企业、设备、供应商等人和物全部连起来;第二,是把数据汇聚、共享,为用户、电网、供应商等提供数据服务。第三,是在数据基础上发挥点位枢纽平台的作用,使数据为社会提供更多价值服务。
配电网是“三型两网”建设的主战场。这里设备量大,要“联”的物比较多。从信息和通信技术角度看,传统配电网是工业系统,存在海量终端接入、终端无法对应新业务拓展、不同系统数据割裂、应用系统新业务上线慢等问题。
建议秉持配电网+物联网融合的理念,将传统配电网与全面感知、弹性拓展、智能化互动化的物联网结合,实现配电物联网——这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领域的践行。配电物联网将实现终端即插即用、设备广泛互联、状态全面感知、需求快速响应、应用灵活定制、资源深度融合。
冯世英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首次将信息化和智能电网与整个主网放在了同一高度。
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建设基础设施。只有把基础设施建好,泛在电力物联网才能得到可靠的技术保证。从建设大纲来看,基础设施分成四个部分——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变电站是理想的建设基础设施场所。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1号文件提出,研究探索利用变电站资源建设运营充换电(储能)站和数据中心站的新模式,拓展服务客户新空间。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变电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拥有自己的场所空间、可靠的供电、稳定的通信传输资源,均匀分布在人群居住领域。因此,将变电站作为一种资源使用,可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将分布式数据中心建在变电站,不但可以得到可靠的电力供应,还将拉近云和端之间的距离,使很多物联网数据的计算在变电站内完成,提高处理速度。在变电站建设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使变电站与充电站、微网协同运行,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还能通过微网的储能系统实现负荷调控,进一步强化削峰填谷效果,提高电网运行效益。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