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5月5日,在已经拉开序幕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54届股东周年大会上,89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95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在长达近6个小时的股东大会问答环节中,回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问题。
很满意苹果是伯克希尔第一大持仓
巴菲特表示,很满意苹果是伯克希尔的最大科技股持仓,但不好的一点是苹果股价太贵了,希望更便宜一点就能买到更多。巴菲特也支持苹果的股票回购计划,未来预计将花费1000亿美元来回购股票,可以增加伯克希尔的持股价值,而且苹果自身是很好的业务。芒格补充道,他的家人最喜欢苹果设备,最后一个放弃的东西才是苹果。借此来说明苹果是很受欢迎的消费者品牌,也是伯克希尔认为值得的投资。
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表示,该公司投资于苹果公司所获得利润可能弥补错过其它科技巨头的影响。查理·芒格芒格说,他对自己没有预测到亚马逊公司的崛起并没有不安,因为杰夫·贝索斯是一个“奇迹工作者。”但他觉得不购买谷歌的股票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芒格说,对于没买谷歌,“我们感到很惭愧。”柏克夏董事长沃伦·巴菲特则表示,他的一位副手上季度买入亚马逊的投资并没有偏离他长期职业生涯中使用的价值投资方法。
18个月前曾考虑投资Uber但最终放弃
“我们大约18个月前私下考虑过投资Uber,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巴菲特在巴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前对记者说。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这家即将上市的公司已经高估,其中也包括很多信奉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投资者。
Uber本月即将上市,该公司的承销商为其设定的目标股价在44至50美元之间,对应估值上限为838亿美元。Uber上一次在私有市场融资时的估值为760亿美元。
进军车险的特斯拉是威胁
巴菲特表示,对于保险业务来说,更担心之前提到的最大竞争对手Progressive公司,而不是任何其他的车险公司。现在用远程信息处理越来越普遍,数据很重要,汽车公司在这方面不会影响到保险业,但网购车会是竞争对手。新车保险毛利率6%,已经没有太多盈利空间。特斯拉等企业的进军会是对手,但不会摧毁整个汽车经销商的业务。不是颠覆性的威胁,但的确会形成威胁。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以及是否未来在中国投资新业务
巴菲特表示,中国是个大市场,我们喜欢大市场。在没有中国新的扩大开放政策时,他们就已经在接触中国了。伯克希尔已经在中国做了很多,但是没有做足够,未来15年内也许会做一些大的部署。
密切关注5G行业投资方向
有股东提问在5G的时代中进行投资的一个方向是什么的时候,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没有所谓核心的能力,他们一些子公司将会进行开发5G或者是任何一个今天在全世界发展的任何科技方面的行业,公共事业液化天然气、铁路,这一类都是包含在内。伯克希尔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于方方面面的行业都有所了解,而且是独具专业的理念。公司现在在期待以后这些行业中发生的事情上,不见得能够给你更多的意见,他们不是中央集中式的运作方式。芒格则称他对于5G不太了解。
买入亚马逊仍秉承了价值投资的理念
巴菲特表示,上个季度伯克希尔两位投资经理中有一人买入了亚马逊,但仍秉承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价值投资中的“价值”并不是绝对的低市盈率,而是综合考虑买入股票的各项指标,例如是否是投资者理解的业务、未来的发展潜力、现有的营收/市场份额/有形资产/现金持有/市场竞争等。
巴菲特相信,两位投资经理未来做对的次数会超过犯错误的次数。芒格补充称,他与巴菲特都不是最有灵活性的人,也有些后悔没有抓住极端发展的互联网趋势。因此他不介意投资亚马逊,之前他和巴菲特没有更好地识别并投资谷歌,已经很遗憾。
没有投资谷歌非常惭愧
在回答投资者相关的投资问题时,巴菲特和芒格多次提到了谷歌,两人都为没有早年买入谷歌而感到惭愧。巴菲特承认自己范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没有投资谷歌,也很后悔没有投资初创期的亚马逊。
巴菲特表示,在很多年前谷歌刚刚上市后不久,谷歌的创始人曾拿着投资说明书去见过他,他认识谷歌的创始人,也问了很多让他受益匪浅的问题,但他却错失了投资谷歌的机会。
除了谷歌,巴菲特也很懊恼没有投资初创期的亚马逊。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他低估了亚马逊创始人、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才能,他当年不认为贝佐斯能在电商这个领域取得成功,也就没有投资当时仍在初创期的亚马逊。
互联网新经济与传统制造业PK战
随着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2018年财报的公布,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双方公布的财报,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格力营收1981亿元。从营收数据看,格力以232亿元的优势让董明珠赢得这场赌约。
但在“赌约”背后,两家企业远不只是进行单纯的营收对垒。5年前,小米是新经济、互联网模式的代表,而格力则是制造业、重资产的代表,雷军与董明珠的“赌约”更是互联网新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PK赛。
历经五年的发展,两家企业的发展路径也在不断变化与交融。小米逐渐走向线下零售、布局空调,喊出“All in AIoT”的口号;格力也做起了手机、芯片,将触角向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新能源等领域延伸。
那么,小米为何不敌格力?如今的格力与小米,到底谁更具有核心竞争力、更能担起中国制造业潜力股称号呢?
格力营收胜小米,但营收差距在缩小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小米集团CEO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定下“10亿赌约”,雷军称:“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总输我一块钱。”董明珠则表示:“首先,小米超过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在2012年迈过千亿营收大门。在雷军挑战董明珠的2013年,格力电器的营收为1186.28亿元,其已经历经20年的历史,成为了传统家电制造业中的老牌企业。而对比之下的小米集团则是迎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刚刚起步,2013年营收只有316亿元。
如今五年期限已过,“10亿赌约”终于有了结果。根据双方公布的年报,2018年全年,小米营收174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5.55亿元,同比增长59.5%。
作为对比,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1981.2亿元,同比增长33.61%;同期净利润262.03亿元,同比上涨16.97%。
梳理两家企业的财报数据发现,在最近五年时间里,从利润方面看,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仍相距甚远。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到2015年时仍处于亏损状态,此后三年转亏为盈,2018年实现净利润85.55亿元,但与格力电器仍相差3倍有余。
不过,与此同时,二者之间的营收差距一直在减小,这一差值由870余亿元缩小到230余亿元。
从主营业务构成来看,格力与小米的主业都较为清晰,前者始终将发展空调业务作为重心。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格力的空调业务实现营收1556.82亿元,同比增长26.15%,占格力电器全年营收的78.58%。虽然2015-2016年受市场影响,格力空调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是近年来,这部分营收整体仍处于增长状态。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