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自动驾驶汽车伦理及法规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本文讲述了德国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与法规。

Richard Damm:大家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给我这个机会,这一届国际交流会令人深刻,我之前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与,我们在这里讨论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我想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德国的经验和作用,我们演讲分两个部分,我负责第一部分,主要从德国政府的角度讲一讲我们所做的工作,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政府所做工作,第二个方面由Joachim Damasky博士跟大家做讲演,他会跟大家介绍一下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从产业的视角看一下最新的进展和挑战。我叫Richard Damm,主要是负责市场监管,市场调查,最近这几年也在关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市场监管。

首先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部门所做的工作,数年前就开始关注智能网联汽车这个领域,我们发布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一项战略,2015年发布的。

之后对于这项战略进行了更新,2017年发布了一份新的文件,不仅仅有德语版本,也有英语版本。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关注六个领域的问题,大家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包括基础设施、创新、互联,还有包括社会的接受度,我们必须要让这个车联网的使用者也参与到讨论当中。在我们推广智能网联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与产业,与行业开展对话,也要与观众开展对话。在德国现在在这方面关注的几个主要政策领域,我们主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呢?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技术的发展,能够真正的实现互联,我们需要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道路测试,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真实场景下进行测试。在未来我们很可能有这样的场景,既有传统汽车,也有智能网联汽车,我们需要设计新的测试场,如刚才英国的讲者讲到我们有不同的关注领域,有一些方面我们是可以从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获益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环节交通拥堵,我们也需要注重数据的保护和网络安全。

在2017年我们对德国的法规框架进行了修订,它的名称叫做《国家道路交通法案》,在这个法案中我们也规定了自动系统在控制车辆时的一些条件,比如在自动驾驶系统接管了车联网的时候,它遵守交通规则的一些条件,或者说自动驾驶系统不遵守交通规则,或者获取车辆控制权的一些限制条件,大家也看过一些视频,视频中人们试图去操纵或者误导自动驾驶系统,让它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操作。现在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所以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任务,可能在未来就不复存在了。

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数字测试台,我们称之为数字测试高速公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去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测试互联的功能,可以去测试车对车的通讯,以及车对基础设施的通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促进产学研的合作,让企业、大学和政府开展合作,我们在这个方面政府也提供资金,也在发起一些倡议和研究项目,我们也在积极的推动社会的接受度。我们都意识到未来的交通环境很可能是既有传统汽车,又有智能网联汽车,所以我们需要设立或者设计一个合理的框架来对这样的环境进行监管。

在物流方面我们也有货车车队的智能驾驶问题,我们也需要把这个场景考虑在内。在这个情况下如何保证车对车之间的互联,使车辆通过传感系统来获取实时的信号。

这张PPT当中给各位做一个总结,大家都知道德国也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我们有很多的过渡交通,或者城际交通,交通的停车场非常重要,之前在高速公路周边是没有足够的停车位,简单来讲,如果说车车是协同的,而车和基础设施是协同的,车在路上走的时候就知道哪里有停车场,哪里有停车位,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允许我们理解车和车路协同,车联网的好处。

除了大型的大规模项目有德国政府支持以外,我们还有一些本地项目,比如数据化的测试场地,还有新的出行概念,以及协同系统。也就是说我们的道路基础设施信号灯、检测头和车辆进行沟通,以及公共交通的车路协同,以及车联网,在德国本地都有落地和设计,希望能够将公共交通、私人交通整合在一起。

另外一方面在欧洲,我们希望实现自动驾驶车的交通能够跨越国际,跨越国界,我们法德卢森堡在欧盟框架下,在实现这样的倡议。在不同成员国之间形成自动驾驶汽车的无缝沟通,2018年已经开始这方面,通时合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形成意见,希望这样的合作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能够跨越国界,实现国家间的沟通。

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社会的考虑,道德的问题,以及数据保护的问题。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建立了道德委员会,2017年发布了相关的报告,各位可想而知,我们希望解决这类的问题,一般来讲车主在开车的时候是他来做决策,未来是汽车自己做决策,出现这种情况,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出事故之前我们要了解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故,比如说两个人在路左,五人在路右,车辆需要做决策,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车内的算法,这个算法需要做出决策,这个算法是没有道德的,没有伦理的,只是数字的计算。我们要确保未来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在这方面了解,是不是婴儿比成年人更有价值或者命更贵?这是我们需要在委员会内探讨的,以及它决策的流程是什么。我们需要更好的人机之间合作。

另外一方面是数据保护,德国非常重视这方面,车主需要这样的需求,他们要决定什么样的数据能够被他人所用,什么样的数据不能够被他人使用。在国际范围内数据保护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用,公用数据和私人数据,自动化过程中也是需要我们强调的。

最后给各位抛几个重要的概念,我们都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在国际和区域间,面对自动驾驶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需要我们记住的就是合作是最重要的,合作在国际舞台上,以及双边和多边的角度,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不同机构和利益相关方相互探讨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同时在联合国经济委员会不仅仅局限于欧洲本地的合作,这张图中是经济委员会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我们的缔约方,尼日利亚也是我们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2019年新的缔约方,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倡议中,感谢各位。

oachim Damasky:女士们、先生们,感谢各位邀请我来到这里,来到天津这个城市,分享一下我在车联网方面,我认为的挑战和行业发展的情况。

之前我同事已经触及的很多话题,简单过一下我的PPT,着重讲一讲数据的问题,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汽车监管的交通法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方面的法规,今天早上听到中国在测试方面有很多开放的机遇,同时我们在公共道路上是否允许无人驾驶汽车驾驶的情况,在德国我们已经有相关的道路交规的定义,对系统的要求,在欧洲马上要出台相关的行为准则,以及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和道路测试的情况。在其他国家也会出现相关的法规,美国基于他们的汽车安全规定,去年美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这个相关的规定能够进行标准化的全球互认的话将会非常有效,这是我们自动驾驶汽车在欧洲和美国的测试路线图,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的落实这样的路线图。比如说测试我们的驾驶辅助系统相关技术,同时数据储存的测试,我们希望在明确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过程中,什么样的数据进行储存,我们叫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的路线图。在图中可以看到无人驾驶功能目前还无法实现全部无人驾驶,可能在未来3-5年时间,我们希望真正通过测试,实现道路上的无人驾驶。之前提到过多支柱的测试方式,无人驾驶系统测试的多支柱方式,我之前的同事提到过。在这一点我着重讲一下行业的支持。

我们将无条件的支持这个测试的系统,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加的理论性的系统性方式,在不同驾驶场景下进行测试,我们现在在德国有研发项目,来评估不同的道路情况下的测试,实际上马上就会出台相关的报告,我们这个报告当中会涵盖在不同道路情况下,我们的测试应该如何进行。在未来会出台更多的基准,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试驾标准。

普通的测试,我们在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时候要落实到普通的测试,同时要进行虚拟的测试,以及边缘情况的测试,可以从图中看到,什么是边缘情况?比如我们看到第三张图有一个行人要过马路,视线受阻,车辆要逆行超车,这种情况先如何决策也是我们要测试的。我们作为德国交通部,与德国的行业规范部门合作,希望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标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与我们合作,我们也希望在欧洲本地大规模推广我们德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

目前我们已经非常密切的与中国中汽合作,这是中国中汽与我们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促进无人汽车发展,去年7月底在柏林,******和交通部部长,以及墨克尔参加了我们这个活动,这种高级别的会议促进了我们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这张图的合作涵盖了机构、基础设施和技术,可以看到绿色的框代表德国联邦经济能源部和德国联盟交通数字基础设施,右边是我们的工信部、中汽中心、汽车标委会,以及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这种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非常丰富的。

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汽车来说车联网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讲5G信号,实际上我们在彻内已经出现了很多交互界面,最传统的我们叫OBD,同时还有呼叫中心的界面。同时在车上还有车载蓝牙、娱乐系统,对电车来说它们有充电口,同时还有车车协同,还有车基础设施协同,现在正在进行标准立项。未来希望能够实现车载WIFI或者蜂窝互联网。

如何保护数据,存储数据,德国汽车行业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份提案,从欧洲的视角我们如何能够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汽车接口,保证车辆传出的数据能够保证一定程度的数据隐私安全,同时为相应的利益相关方或者是一些商业伙伴所使用,因为有一些服务提供商,还有汽车制造商他们是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数据,德国汽车行业提出了这份提案,可以从汽车传出一定的数据,传到主机厂的服务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对于车辆数据的远程获取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在这样的获取过程中车主应当是完全知情的。

除此之外VDA开展了一个登塔项目,在德国之内,我们支持了一系列的研发项目,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跟汽车研发相关的内容,比如车队的自动驾驶,还有其他很多领域。比如说城市路况的驾驶,还有自动泊车等等,这就是一个简要的介绍,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