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5月9日,以“机器智联、赋能万物”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浙江宁波余姚盛大开幕。
本届大会上的企业家论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研讨,邀请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企业的老总,对
2018年机器人发展
制造业大环境下,机器人产业的转折点
国产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突破点在哪里
未来五到十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预测
上述内容进行探讨,内容精彩,小编特整理出来,与各位分享!
论坛嘉宾
新松机器人副总裁徐方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
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庹华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褚健华
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金博
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淼
清能德创副总裁汤小平
主持人: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
(以下内容为工业机器人小编根据现场速记内容整理)
首先从去年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情况来总体看一下我们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过程和以前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谈谈自己的看法。
徐方
“中国的机器人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以后,一直是在高速的发展。那么,前三年,就是2015年、2016年,2017年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去年实际上说是平台期,相对来说速度是在减缓。实际上就是对于一个行业来讲,也不可能一直是高速的增长,经过3-5年高速增长以后调整,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机器人的应用进入到一种转折点?是不是未来的情况会怎么样。徐方认为:
因为现在的机器人的应用最早都是在汽车,电子等等这些高端行业应用发展起来的。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上是除了这两个行业以外,大部分都是一般的工业。那么,一般的工业里头,实际上所谓的高端,就是说它的投入相对比较大一些。如果对一般工业来讲的话,它的投入相对比较少。那么,对于机器人要求好用还得要便宜。实际上这有一定的矛盾!那么,实际上我们也分析了,虽然这些一般的工业,但是它用的机器人的技术并不是低端的,甚至比在汽车行业里头,这些高端行业里用的机器人技术还要先进,也就是我们今天大会上讲的各种智能的机器人的技术的应用。
那么,前几年,实际上就是说传统的机械手这样一些应用已经大部分的市场被占领。那么现在的新的市场,我们也叫机器人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市场。那么,它对机器人的系统的要求,更高了。比如说它至少要求感知,感知智能的一些包括视觉,包括力觉的应用,甚至成为机器人的标配,那么这样一些应用和传统的机器人不完全一样的,它实际上是系统解决方案的思路。那么,对于系统解决方案,它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你不是说简单的就卖一台机器人就可以了。可能需要有服务的跟上。所以,机器人的数量上减缓是必然的。因为是应用产生了一些变化。
对于国内机器人企业怎么样应对这样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一个就是说针对工业细分的市场,你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另外一个对机器人的产品,不是简单的一些机械手,包括物流机器人,AGV,包括移动机器人和工业机械臂结合的这种复合型机器人,这些新的机器人的形态的应用也是作为一个新的应用的方向。另外一个就是说,除了我们这种说的一般的制造业以外,就是说机器人应用的范围,包括在半导体方面的真空,洁净的机器人,包括在商务行业应用的机器人,要不断的拓展机器人的应用的领域,解决国产机器人的发展问题。
张丹
针对机器人的发展问题,张丹谈到:
第一感觉到非常精细化,因为各种各样的,像物流,医疗、其他方面的服务机器人各方面都分得非常细。
第二个就是智能化,我们现在有传感器,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大量涌现以后,我们考量一个机器人就是不从是它速度、精度,还有载荷量,还有其他可靠性方面,我们要看它自主决策性,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性能考核。
还有一个就是,更网络化。因为现在端发展也是非常快。很多东西可以利用大数据可以把机器人网络化应用到里面。举个例子,我主要搞并联机器人,因为现在在企业里面应用非常少,但是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面实验室的层面上做了一些研究,主要是我们怎么样提高它性能,因为并联机器人,大家知道里面有好多的腿,腿之间有互相之间的耦合的关系。所以我们就是做了一个工作,现在大部分公司里面用的机器人都是串联机器人,我们就是把一种串联机器人怎么把它转化成并联机器人,这样的话使这样机器人既有串联的特性,又有并联的特性这样新型的机器人。
另外就是说我们把一些并联机器人应用在我们传感器,或者其他的,包括无人机,我们叫可适应的起落架。现在好救援机器人,有的时候在不确定地面上要角落的话,我感觉到如果有一个可适应的起落架,可以做得非常好。这
庹华
首先谈到了珞石的基本情况:“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2015年5月份成立,正好现在4年时间,我们专注在轻量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和销售。目前我们产品,除了协作机器人,我们其实最主要推的是我们的小六轴吧,7公斤,根据不同的臂展有不同的形态,当然我们也在研发2公斤的。我们应该不会再其他的机器人形态再多投入什么,因为毕竟是200多人创业公司。然后,我们第二阶段一直基于我们自身的产品,结合新的场景,新的工艺开发一些标准化的软件包,或者希望把这些实际场景里面的工艺数字化下来,开发定义软件包。”
针对协作机器人,庹华介绍说:“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开发这种协作机器人,或者我们目前结合我们自己的,我们称之为X8产品系列开发,都涉及到产品的定位,我开发这款产品,我的目标客户是谁。我的目标客户对应解决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比方说我们也可以在末端做一个传感器做装配或者打磨的应用。当然市场也有,我们也会推出这样的产品,比如关节上装的传感器的机器人,首先它从效率上,我们说深层一点,因为前端做利用率(音)传感器,是通过位置反馈改变这个力。而我们如果用协作机器人,每个关节做传感器,它的带宽应该有10倍左右的带宽。这是我们举非常细的例子,就是我们开发任何一款产品,首先想到就是我们这个产品能解决实际问题。”
然后,第二个就是不管是协作机器人也好,还是我们目前在大量推广,就是通过我们的广泛的渠道商,集成商推广我们这个产品,更多的是在解决新场景,新工艺之间,我们如何才能解决好机器人更好的使用,或者使用性上做出更多的工作,作为国产机器人,我们认为我们自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管是在产品性能,可靠性,稳定性这块,还是在更多新场景,比如感知,规划,在执行这块,其实还有很多的空间和很多的场景可以探索。
褚健华
苏州绿的谐波这十多年主要专注于精密谐波减速器研制和开发。从技术和产业上,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褚健华强调“极简的东西反而是最复杂的”。
谐波减速器结构应该来说不是很复杂,但是设计的是工业最基础,最底层的,无论从它的材料,热处理,轴承,润滑以及底层的数学物理模型,因为柔软变形还是非常复杂,到精密加工工艺,实际上每一个都是深层次的硬件底层工业体系。所以我们从最开始研发到现在,能够在技术上去突破应该说一路走过来还是非常艰辛,非常不容易。
针对技术层面的问题,褚健华介绍说:前几年市场上担心国产谐波减速器行不行,但是这次汉诺威展览馆,大部分是我们合作伙伴以后,证明了国产谐波减速器已经能够走向世界的舞台,特别是我们刚刚4月份在北京召开的新品发布会,面向全球发布的新一代超高精度15秒级别的谐波减速器以及超常寿命,保证2万小时的谐波减速器,从已知数据来说是全球最高水平了。当然我们还是在不断努力,因为谐波减速器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性能,效率,刚度等等,我们在不断的取得从底层到应用的突破。
第二个产业化角度来说,褚健华提到:虽然我们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超过65%,在国际上我们也在不断的取得大的突破,这两年应该在国际市场增长是每年30%。应该来说特别是海外的用户对我们评价,无论从品质,还是产品的质量来说,还是非常高的。当然我们仍然不断努力,特别是为中国的客户,世界的客户,我们能够提供更高性价比,比如我们新的大规模智能制造基地厂房今年设备陆续组装,安装使用。逐步投入使用,新厂房跟我们老厂房总共是80万台谐波减速器产能,通过智能化制造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在座各位一起努力,走向世界的舞台。
石金博
从两个方面分享对机器人行业感受:一方面,刚才段老师一直在讲大趋势不好,我们可能增速会放缓,那我先分享一下,我觉得工业机器人的价值链。因为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想赚钱,说得通俗一点,每个人讲我们为客户创造价值,从工业机器人角度,其实我们必须承认它并不是生产的必需品。那也就意味这工业机器人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它的价值在哪里?那我认为其实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讲做国产替代,其实我们并没有挖掘新的价值点,我们只是在一个既定的市场,经济好的时候,其实投资旺盛,无论3C还是新能源,投资旺盛的情况下,当然原有的应用点会不断的放大,实际上并没有目前真的创造新的价值应用。
那我们作为国产的机器人也好,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的品牌不如既有的,我们的经验也不如既有的。那我们只能接受:好吧,我们卖便宜一点。石金博强调说:“我觉得虽然经济不好,既有的价值机会可能在衰弱,那我们的价值在哪里?但是我反而是这样看的,其实随着我们当把事业抽离开原有3C新能源,而且刚才庹华也讲他们在特殊行业找到自己的应用,实际上为什么强调应用,在我看来就是应用的特色就是在挖掘新的价值,所以我不认为经济不好跟机器人有直接关联,而是需要大家认真的面对的是:尤其是在也我们技术能否真是的落地,能够变成一个行业真实的需求,这本身需要时间沉淀的,我们既需要核心技术的沉淀,也需要对应用需求的理解,再开发沉淀,我不认为这件事情大家要过于忧虑,它就应该是这样。”
如何在行业里面来创造自己的定位。石金博强调说:“李群的想法就是我们做机器人,做技术,但是实际上制造业千变万化。如此巨大的规模靠十家,二十家,就是上百家机器人公司去一个一个的兑现,其实永远有瓶颈的。我们都是做机器人的,我们不懂工艺,靠我们在行业之外的人了解工艺,再做出来,这中间的效率一定不是最高的。所以我们的理解就是如何让机器人更加的开放,如何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到懂工艺的人,让他能快速的去把它工艺变成机器人可以享用的东西,这是我们的想法。”
所以,在李群的过去的很多年里面,一直致力于的是希望把硬件的平台搭建起来,那李群现在也是在做小轻量,在各个级别的机器人,无论六轴,甚至我们为一些行业做定制性的。对我们来讲,当我们有一定产品设计体现和品质保障体系的时候,硬件的平台并不是瓶颈。有供应商,有零部件,有我们整个体系的保障,我们一定可以把它做得好。同时我们还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花了五年时间重新架构了机器人的系统,那我们的想法就是这个系统,我们已经考量到对于所有的用户,各个层面的用户,它想去触碰到机器人底层的各种情形,把这样的系统架构出来和开发出来,也就意味着只要他想在机器人端做一些什么的人他都有机会去实现。我认为这样就可以发觉更多的价值点,同时挖掘价值点的人就可以挖掘这样的产品,实现他的价值。
所以刚才提到我们做机器人,我们做应用。其实集成对我们来讲是理解行业,反思如何把产品做好的重要手段。同时,现在我们也必须接受的一点,中国虽然风风火火讲智能制造,讲机器人,实际上自动化的理念,说白一点就是我们大部分的客户是提不出需求来的。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做产品,或者懂自动化的人还要再去用我们技术如何把需求智能化。不要对我们客户提那么高要求,所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认为人工智能或者智能制造技术在机器人端很重要要解决的问题。
李淼
首先介绍了他的创业故事:“我们的名字是库柏特,完全是协作机器人的行业。但是我们对协作机器人行业理解可能跟其他同行理解不一样,我们当时想的就是为了让机器人更好用,初衷是让机器人更多的场景去用,我们了解中国的一年机器人十几万台,就会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130万台,不是1300万台,中国劳动力源源不止13万人。很多人给出一个数据,这可能我们机器人不能干这个事。那物流分捡这个事情是抓取,我们就寻求技术最高的,当然是学术交流,跟博士、教授,院士讨论,抓取上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我们成立了各种研讨会,成立了各种TC,技术研讨会,技术委员会,抓取上面有没有解决,所有的技术专家,行业大牛会告诉我们抓取已经解决了。抓取已经解决了!那为什么是生活当中落地这么难,就是从真正的研究到落地之间隔的是哪里,我们反思这个问题,其实现实中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一个博士,一个教授,需要非常多高端人才做这个事。”
实际上不仅仅是应用,机器人核心问题是解决可规模化应用,不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上让这个应用可以复制,我们所有人在座都知道只做一单,这个应用只做一单肯定亏的,不可能赚钱,但是这个应用可以做一万单肯定有办法变成赚钱的生意,所以我们提出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或者工业平台的概念,这个平台类似手机上安卓的平台,可以让很多人,最起码让我们内部人不需要受到那么多很多教育或者很多门槛开发,可以简单的调用各种插件,各种配置完成一些调用高端算法,完成应用的集成。
经过三年努力,这个操作系统可以小规模对外销售了,在很多应用领域,李淼介绍说:“我们已经有了不错的应用的效果。比如在物流,我们服务了顺丰,菜鸟等等企业。随便举一个例子,在物流的仓库里面,以前的抓取可能大家做的所有抓取都是针对一种,两种,我们在学术上可能是写了太多这样的稿子,我抓取算法可以用灵巧操作手抓一个物体,真正实际落地中你会发现客户需要不是这,他需要很快,很可靠的抓取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SKU亚马逊仓库有700万种不同的SKU这是需要机器人解决可规模化问题,不仅在应用复制性上面,还是抓取对象的多样性上面,以及不确定性上面都需要解决。”
“还有物流,食品,新零售等等行业都取得了很快的应用突破,所以当我们在汉诺威展览出这样系统的时候,我们发现关注这个事情的人都是国外的友商。比如日本的,欧洲的企业。而中国的企业对这种东西不在乎的,因为我们机器人生产企业从来没有有一环说机器人软件,这个软件要么是集成商干的,要么是机器人本体干的,大家没有一个很明确分工,也相信在未来这个方向肯定会形成很好的生态,就是做本体,做核心零部件,做集成,做软件应用平台的,大家可以有一个很有效的协同,分工。”
汤小平
首先介绍了清能德创的具体情况:“我们公司是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然后我们公司的核心的目标是做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我们公司是2012年成立的,核心的团队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电器系。
从2012年到现在有7年的时间,我们从到目前为止的话,就是在一直专注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驱动器的研制开发。目前的话,跟绿的的差不多,在国内占有率的话,我们可能比绿的低一点,但是可能有30%多一点。”
随后跟跟大家分享了清能德创几大系列产品是怎么聚焦工业机器人,怎么定义这样的产品的。“我们最早的时候其实是A8系列的产品的话,当时是我们客户找我们,当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里面是四波驱动器。那是在2013年左右,我们做的就是一个进口替代,然后我们打通跟我们的三维控制器,电机的配合及所以我们当时是开发A8系列,是国内最早的,走的是控制类母线。
国际上很多的驱动器的流行架构就是这样做。包括针对工业机器人里面要求相应速度快,荷载能力强,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慢慢的被客户认可,包括工业机器人其他功能,比如机器人的点头这些功能。”
“这个机器人开发获得客户认可之后,客户进一步提出来,因为我们针对大负载机器人,他们会提出体积偏大,然后,接线这些东西不方便,我们紧跟着提出第二款R系列的机器人,实际上第二个产品系列专门针对机器人推出专业机器人伺服,就是国内第一个把四个服轴(音)在一个驱动器里面,这样减少体积,机器人也相对简单。然后,紧跟着2016年推出RC系列的也是针对国内机器人发展推出的桌面机器人,希望做得更小。还有一些QSIO的应用,我们提出第三个系列是RC系列,这样的发展历程。
整个过程的话,我觉得我们聚焦在机器人行业,专心的做机器人的伺服产品,始终聚焦在这个上面,我们没有做电机或者三维控制机,这个我们一直没有涉及。”
关于未来发展,汤小平提到:“其实我们也是跟着我们工业机器人客户一起发展,我们现在推出一些驱动器在软件上做了更多的支持。比如像支持工业机器人的拖拽功能,或者防止碰撞的功能。还有一个,大家可能如果参加我们发布产品也知道,我们新的产品支持一些无线通信的功能,将来其实跟我们通过无线可以把数据进行上传到云端,这个对我们机器人也好,或者对我们产品也好,将来的话我们进行远程的维护。甚至我们程序可以远程升级,我们一个功能。让客户用我们产品更方便,然后它可以在远端了解到这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甚至可以发现这个设备可能每一个关节设计不合理,可能处在过载状态,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细,让客户更大发挥他们价值。未来希望我们作为四波(音)驱动器供应商,我们不光让我们客户,国产机器人有好的国产零部件用,还希望我们国产零部件做得比国外的零部件做得更好。”
在未来5-10年对于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我们做什么样的预测?
徐方
对未来5-10年就是智能型机器人可能应用得越来越多。主要是包括感知的,还有协作的,和网络的智能的机器人可能会用得越来越多。
褚健华
未来的机器人有可能像我们今天的手机一样的。硬件、 极简,易用,模块化、标准化。未来大量的工作可能就是形形色色不同的软件,大量的人都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未来如果机器人能够做成像今天手机一样是不得了的事。我们也期待这一天。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