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否会出现有竞争力的玩家搅动海缆市场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众所周知,地球被超过70%的海洋覆盖,那么如何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呢?

答案就是海缆!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TeleGeography统计,目前全球超过95%的数据流量通过海缆传输。当前,全球有400多条海缆正在投入运营,总长度超过110万公里,这些海缆正保障着全球互联网服务的不断联,海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想要在深海铺设这条“信息高速公路”,需要应对海水的压力、腐蚀、海底生物等等恶劣环境,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海缆技术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在早期更是基本被欧美日垄断,典型的企业包括阿尔卡特朗讯、NEC、Tyco就占据着全球80%的海缆市场份额,按照多数人的看法,市场的后入者可能很难获得立足之地。

但随着全球数据中心暴增带来的互连需求;5G催生的带宽需求增长;以及全球40%的海缆处于生命周期晚期的时间节点上,是否会出现有竞争力的玩家搅动海缆市场呢?

竞争者出现

毫无疑问,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被某些企业完全垄断,随着产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总会有厂商离开,也不断会有新鲜血液涌入。虽然海缆市场当前基本被欧美日控制,但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光纤厂商凭借多年在线缆行业的技术沉淀,逐渐向海缆领域延伸,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包括华为海洋、亨通、中天、烽火等海缆系统集成商和制造企业,已经在国际海缆市场开始展现自身的实力,不断从传统垄断巨头手中抢得订单,影响力也在逐步攀升。也正是通过这些企业在海缆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我国已具备从传输设备、海底光缆到系统集成和施工维护等各环节的自主能力。

具体来看,亨通在2018年实现了万公里海底光缆的交付,与此同时还主导了PEACE海缆项目,并将于2020年一季度投入运营;华为海洋作为海缆系统集成商,华为海洋利用华为在通信领域深厚的技术底蕴,近年来屡获国际大单;中天、烽火等厂商也分别在海外市场有所斩获。

仅从形势上看,全球海缆可能迎来全新的市场格局。中国厂商正在用实际行动对传统垄断海缆企业发起冲击。

创新、实践

传统领先的海缆厂商技术底蕴深厚,同时拥有深厚的研发能力。例如,阿尔卡特朗讯近期推出了新型铝导体海缆,在以低成本增加容量的同时保持相同可靠性,目前Facebook已经下单,并投入到一个大型远程项目中。可以看到,这些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也完全体现在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上。

不过,在研发上,国内厂商也并不落后,不然也不会在传统厂商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频繁获得订单。举例来说,亨通的研发的“高可靠海洋光纤光缆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该技术提高了海洋光纤的强度及传输可靠性,提升其机械性能,解决了大容量海洋光纤光缆的可靠性验证难题。实现了海洋光纤光缆的自主研制,形成成套装备,替代进口,打破了国际垄断。该项目在近期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不仅如此,亨通、中天在深海海缆制造方面已经实现突破,其中亨通已完成 5000 米深海测试,并获得多张UQJ海光缆认证证书,另外华为在海缆传输领域的光通信技术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最为重要的还是交付能力、工程能力、服务能力等等方面。也就是说,除了创新之外,还需具备实践能力。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一点上,国内厂商丝毫没有落后,前文提到亨通完成万公里交付,而华为海洋作为海缆系统集成商,自成立10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5万多公里,90多个海缆项目。

仍是追赶之势

不过,理性一点来看,虽然近几年中国厂商在海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传统垄断企业相比,无论是研发能力、交付能力还是国际影响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追赶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要态势。

这一情况也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与光纤光缆基本与海外同步不一样,国内厂商布局海缆领域较晚,再想要进入国外厂商已经深耕多年的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光缆互联互通白皮书(2018)》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际海缆数量与欧美日存在数倍的差距,与美国相差8倍,日本相差2倍,英国相差5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海外市场缺乏认可度的情况下,很难参与到大型国际海缆项目中,积累经验慢,如此循环导致国内海缆厂商一直处于承压状态。

此外,完整的海缆系统产业链投资巨大,海缆技术的提升也需要庞大的资金、人力和经验的支持。虽然以亨通、中天、华为等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海底光缆系统产业链,但差距还是存在。

海缆系统能力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创新、实践。近年来,这些较早进入海缆市场的国内厂商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加码,亨通、中天、华为基本处于国内的第一梯队。虽然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不过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需求增加,从而推动海缆建设需求增加,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正是国内厂商进行技术积累,实践的黄金时期。相信在经历过这波追赶之势之后,国内海缆厂商在国际范围内将开启全新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