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开启教育改革!机器人编程教育刚需性日渐凸显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人工智能趋势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也都将编程纳入国家战略布局。

我国也从2017年开始,就出台了多个鼓励和发展编程教育的文件,以此来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

但改变往往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看到国家从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1

全面推行高考改革

8个省份改革方案明确:自2021年起,普通高考考生文化课总成绩将由“3+1+2”组成。“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长期教育实践表明,中学过早分科会导致学生思维方式不完善和知识结构单一。打破文理分科,有助于把文科的形象思维和理科的逻辑思维较好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2

大学增加多项机器人相关专业

教育部日前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其中备案专业点1831个、审批专业点241个,撤销专业点416个。

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被撤销最多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产品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此次审批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支持高校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节能环保等相关专业。范韶彬说,高校专业设置在保证基础专业的前提下,要匹配社会发展需求,为当下输出人才,为未来储备人才。

由此可见,让孩子尽早学习机器人编程,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这是教育领域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世界潮流!

3

将编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从2016年开始,国家各部委就相继高频率推出多项与人工智能、编程等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日常课程,甚至纳入到高考的选考科目中。

1

2018年1月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将从兴趣课程变为必修课程,并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

2

2018年4月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3

2018年6月

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纲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纲要>的通知》,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目前,南京市已有部分学校尝试在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编程、做动画,培养孩子计算思维。

4

2018年9月

重庆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就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提出要求:小学3至6年级累计不少于36课时,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编程教育专职教师。

5

2018年11月

中国首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AI上未来智造者》正式出炉,并且在上海嘉定等区域进行试点教学。

我们从上述政策和改变不难看出,我国对于编程教育的重视。

一个国家想要得以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前瞻性,所以编程普及已经是大势所趋。

它的发展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国家层面,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也意义深远。

那么机器人编程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机器人编程培养的是孩子孩子21世纪4C必备技能:即创新与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01

机器人教育让学生更自信

机器人课堂由无数个大小任务主城。每一位学生不管能力如何,在课堂上都能够因为完成与他相适应的能力而充满自信。

02

丰富知识让学生适应时代

机器人技术融合了电子、造型、传感器、机械、人工智能等当今多项领域的先进技术,它不仅体现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认识,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举措。

03

机器人教育提升学生IQ水平

美国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的智能(智力)分为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观察智能以及音乐智能这八个智能水平,机器人教育恰恰全面覆盖这八点。

04

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学生的能力结构通常有: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耐挫折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机器人教育在教学中充分作用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方式,为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打下基础;了解机器人传感器功能,学习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提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竞赛和完成任务,使学生在搭建机器人和编制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机器人教育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跳出“知识灌输”的模式,让孩子在探索与创新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教育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前沿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更好地让学生在探求新知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将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获取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通过机器人教育,孩子们把他们对未来的想法结合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机器人设计创作之中,无形之中他们就在创造未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