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物联网

775人已加入

描述

物理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呢?今天给大家介绍物联网的几个基本特征,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物联网。

物理网的基本特征分为三个,分别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

1. 全面感知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甚至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

2. 可靠传递

是指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因特网融合,对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现有的电信运行网络,包括无线和有线网络。由于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局部的无线网,因而无线移动通信网、3G网络是作为承载物联网的一个有力的支撑。

3. 智能处理

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受到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对于物联网公司,商业模式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明确开发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1. 产品要素

智能互联技术大大扩展了产品的潜在功能和特色。由于传感器和软件数量的边际成本较低(添加新功能的关键部件),产品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物联网公司容易陷入“功能越全越好”的陷阱。但是,物联网公司能够提供大量的新功能不代表这些功能的客户价值能超过它们的成本。

那么,物联网公司应该如何选择要发展的智能功能呢?首先,必须选择那些能为客户带来真正价值,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功能。其次,对于不同市场分层,功能的价值也需各异。因此,在挑选功能时,必须先选择要服务的客户层。有的客户需要的方案只包括部分功能,有的客户则需要全面外包方案。最后,公司应该选择能加强其战略定位的功能。如果公司的战路定位是获取高溢价,那么提供全面的功能可以加强产品的差异化。相反,追求低成本的公司则应该选择那些影响核心性能的基本功能,实现较低的运营成本。

2. 数据要素

对于物联网公司来说,“数据”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关键。在商业模式设计中,必须考虑公司如何采集、使用和管理数据。具体来说,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公司应对哪些数据进行采集、保护和分析,从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对于物联网公司的产品,数据是价值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然而收集数据需要传感器,这会增加产品成本。同理,数据传输、存储、保护和分析也会提高成本。要想发现哪些类型的数据有最高的性价比,公司必须先明确以下问题:每一类数据如何为产品功能增添实际价值?数据如何提高公司在价值链中的效率?这些数据能否帮助企业理解并提升整个产品系统的性能?要优化数据功效,收集数据的频率应该是多少?数据保存的时间该多长?除此之外,公司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每类数据涉及的隐私风险和成本。

公司选择的数据还要以战略定位为基础。如果公司的战略聚焦于提升单一产品性能或降低服务成本,那么它通常需要收集实时的、能立即产生价值的数据。

(2)公司应如何管理产品数据的所有权和接人权。

当公司选择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后,它必须选择如何保护数据的所有权以及如何管理数据接人权。其中的关鍵在于搞清楚谁是数据的所有者。

产品的制造商可能掌握产品的所有权,但产品所产生的数据可能为客户所有。对于数据的所有权,公司可以追求产品数据的完全所有制,也可以采用数据共同公有制。另一种是选择建立数据分享框架,为部件供应商提供运行状态和性能等数据,但对地理位置等信息保密。限制供应商接入数据也有弊端,供应商无法全面地理解产品如何被使用,因此会拖慢创新流程。

(3)公司是否应该开展新业务,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在物联网时代,公司会逐渐发现,其积累的产品数据不仅对客户有价值,对第三方实体也非常有价值。公司也可能发现,除了用来优化产品价值的数据,还能收集更多的对第三方实体有价值的数据。无论哪种情况,公司都有可能基于这些数据开展新的业务。

当公司决定挖掘产品数据中的新价值时,必须考虑核心客户对此的反应,有些客户可能不在乎这些数据,而有的客户可能非常重视数据的隐私和其他用途。在向第三方提供数据时,公司必须建立严密的甄别机制。

3. 云要素

物联网公司的产品与其他行业应用很大的不同是它们对云技术的运用,因为它们可以把产品的功能(或部分功能)部署在云端。那么,对于物联网公司来说,产品的多少功能应部署在云端呢?

公司必须决定每一种功能应该内置在产品中(会提高每一件产品的成本),还是通过云端提供,抑或是同时采用两种方式。除了成本这一因素,还应该考虑响应时间、自动化程度、网络的状况、产品使用地点、用户界面以及服务和产品升级的频率等因素。

具体来说,如果需要快速响应的功能、完全自动运行的功能以及减少产品对网络依赖的功能,则应将软件嵌入物理产品中,这种方式能降低互联失效或减速带来的风险。将软件内置到产品中,可以减少产品对网络的依赖,产品与云中应用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也最小,这样可以减少敏感或保密信息泄露的风险。

4. 系统设计要素

物联网商业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应将公司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而且公司应确定系统的开放性、与外界的合作深度以及渠道策略。

(1)公司应采用开放系统还是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各有利弊。在封闭系统中,关键的界面都是独家控制的,只有选定的合作方才能接人。封闭系统能让公司对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设计进行控制和优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除了保持对技术和数据的控制,公司还能控制产品和产品云的发展方向。封闭系统需要数额巨大的投资,而且只有在公司处于绝对行业统治地位,能控制所有部件供应时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完全开放系统允许任何实体参与到系统或与系统进行交互。如果发展得当,开放系统也能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但没有任何家公司能独占大部分利润。

当然,开放系统还是封闭系统并不是非此即彼。除了上述两种模式,公司还可以采用混合模式,将一部分功能开放,同时对完全功能的使用进行限制。随着技术的扩散以及客户对选择限制的日益抗拒,封闭系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对于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和基础设施,公司应进行内部开放还是外包给供应商或合作伙伴?

选择内部开发的公司能掌握关键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并能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特色、功能和数据。此外,还能获得关键的先发优势,并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内部开发的公司,学习曲线更加陡峭,这有利于保持竞争优势。但大多数制造企业并没有发展自己软件的能力。基于上述原因,智能互联的早期先行者都选择了内部开发的道路。也有一些先行者高估了自身实力,选择内部开发来保持领先地位,最后反而拖慢了前进的步伐。

外包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会带来新的成本,而且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会分走更多的产品价值。在选择“自建”还是“购买”时,公司必须保留那些能引领产品、未来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技术,将那些可以商品化或送代速度快的技术外包。一般来说,在用户界面、系统工程、数据分析和快速产品应用开发等领域,企业要保证过硬的内部实力。

大部分成功的公司选择的是两种方式的融合。这些选择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智能互联的起步期,有实力的供应商数量有限,因此公司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内部开发或定制。如今,在互联系统、产品云、应用平合以及数据分析等领域,一批在各自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供应商正不断涌现。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开发的速度很难跟上外部供应商的脚步,如果公司执意不改,早期的优势甚至会变为劣势。

(3)对于分销渠道或服务网络,公司是否应该采取部分或全面的“去中介化”战略?

智能互联产品为公司带来更直接、更深人的客户关系,这降低了对分销渠道合作伙伴的需求。将中介的作用最小化,公司能获取更多的收入和利润。直接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的价值,公司能加深消费者洞察、强化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尽管去中介化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很多行业中,邻近的地理位置依旧受到客户的重视,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旦选择去中介化,那些实力强大的渠道伙伴就有可能投向竞争对手的阵营。此外,要替代合作伙伴的工作,例如直销和售后服务绝非易事,这些业务不但初始成本高,公司还需要在价值链中的其他职能大量投资,例如销售、物流、库存和基础设施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