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布局+技术创新 助力音视频体验深度优化

音视频及家电

737人已加入

描述

5月21日—23日,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昆明召开,来自腾讯音视频实验室的专家研究员商世东带来了题为《面向产业互联网的音视频技术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从音视频国际标准、客观和主观质量评估、音视频体验深度优化、以及音视频技术与5G和人工智能展望等四个方面,分享了产业互联网大背景下,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对音视频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5G的推出和AI的突破性进展促进音视频体验的极大提升”,商世东介绍,在移动互联网比重逐渐提升的今天,实验室持续深耕音视频技术,以个性化用户诉求为核心,带来音视频技术的深度优化和沉浸式体验。

产业互联网时代,腾讯音视频实验室逐渐清晰的国际标准化研究与制定

以往,提到音视频技术标准时,高通、三星、爱立信、诺基亚、LG、华为、联发科这些起步较早的企业总会第一时间被行业所提及,但在2016年11月,腾讯音视频技术中心正式升级为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后,腾讯也成为了音视频标准领域举足轻重的玩家。

据商世东介绍,在音视频标准领域的重大国际会议中,腾讯音视频实验室的提案总数位居前列。去年4月份,在美国圣迭戈召开的国际多媒体标准盛会MPEG 122上,腾讯音视频实验室代表腾讯公司正式亮相视频编解码国际标准会议并展示成果,并深度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随着腾讯公司整体战略升级,为积极响应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号召,音视频实验室在多媒体领域之外,致力于各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目前,腾讯音视频实验室不仅已经有近30项提案被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VVC/H.266采纳,在DASH(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OMAF(Omnidirectional Media Format)、PCC(Point Cloud Compression)、CMAF (Common Media Application Format)、NBMP (Network-Based Media Processing)等相关多媒体标准中也取得多项标准核心专利,并担任包括主席在内的重要席位。
       而针对国家标准AVS2,腾讯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值得一提的是,王者荣耀也被正式纳入视频编解码标准测试序列级。音视频实验室已成为国际行业标准不可忽视的影响者和领导者。

面向未来,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将继续深耕视频相关标准制定和商业化以及基于对象的音频标准和商业化。同时,在点云压缩以及360VR压缩和传输上,也有着清晰而周到的布局。

个性化用户诉求下,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带来音视频体验的深度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比重不断提升,4G网络也即将展开向5G高速迭代的变革,用户对高质量音视频内容的追求,对音视频处理技术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以往,我们对于音视频内容质量的评价的方式,大体上‘各花入各眼’,而客观评价也只能从技术指标入手,并不能与人眼的评判标准进行统一。”商世东演讲的第二个重点,则是AI的突破性进展下,音视频内容客观到主观质量评估的转变。腾讯音视频实验室通过对AI技术的合理运用,实现了视频的端到端所有环节统一对标人眼评价整体目标的技术,能够完成基于人眼评价的客观无参考评估标准,以及模拟人耳主观体验的全面评测系统,能够在音频的声学指标、网络指标及物理环境下对信号的客观和主观质量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这在整个音视频行业里也是首开先河。

商世东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教育、即时通信等不断细分的垂直领域带来了多元化的音视频场景,用户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愈发复杂,催生了更加个性化的用户诉求。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诉求,腾讯音视频实验室通过智能的用户调度策略、高质量链路的传输以及灵活的流控政策,从用户角度出发,实现了基于主观感受的音视频体验的深度优化。

直面5G时代,技术创新打造沉浸式音视频体验

在演讲的最后,商世东表示,面向即将到来的5G时代“大容量、高速率、低延迟”的网络特性,腾讯音视频实验室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大数据、智能网络结构以及调度和资源优化,为用户带来极具5G时代色彩的沉浸式音视频体验;同时,腾讯将音频通信与机器学习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网络/硬件的自动分析与适配、内容的情绪识别/合成与转换以及降噪/增强和3D空间渲染的功能。

自成立以来,腾讯音视频实验室专注于音视频通信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包括全球实时音视频网络优化、音视频编解码前沿算法研究、音视频国际标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基于AI的音频语音增强、声音美化及音视频质量评测等。在服务于腾讯社交体系下的海量用户同时,在实时音视频通信、图像处理和音视频处理等技术领域积累了十几年的研究经验,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

在互联网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兼具研发实力以及对用户需求深入探寻的腾讯音视频实验室,将努力打造更多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技术,进一步提升“中国智造”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