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AI开放平台发布多款新品 推动AI应用的普及和创新

人工智能

629人已加入

描述

为了进一步将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百业,5月23日,旨在推动AI普世化发展的“+AI 智未来” 虹软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创享会在成都举行。创享会现场,不仅行业研究专家、AI应用创新企业及开发者进行了深度交流。虹软还对外发布了人脸识别开发套件、Arc FaceGo人脸识别应用套件、IR活体检测等多款重磅产品,全面展示了其AI开放平台的快速产品化能力,开发者最快3分钟即可搭建完成AI体验应用。

虹软副总裁祝丽蓉发表演讲

作为聚焦行业的盛会,行业的未来发展自然成为了本次创享会的重要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成熟,它的核心焦点已从此前的技术、资本,开始转向产业化落地之上。” 现场,西南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天瑞教授分享了最新行业动态。他认为,AI要发挥真正的商业价值,就需要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而前《中国计算机报》主编、洪泰制造副总裁李强强也在现场发表了相同观点,他认为AI应用开发企业应该利用一切资源完成从研发融资阶段至商业化落地阶段的战略转型。

与此同时,虹软副总裁祝丽蓉在本次创享会上向外传递了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以优势的算法技术,推动AI在广阔的实体行业中商业化落地的业务核心。她表示,“中小企业在落地AI时更侧重应用层及商业逻辑,对需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基础核心算法迫切需要外部赋能。而虹软则通过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中的成熟商业化应用,积累了大量原创的视觉AI底层算法。尤其在智能手机视觉AI算法领域,虹软是全球最大的技术供应商之一,三星、小米、OPPO、vivo等品牌主要机型均搭载了虹软视觉AI算法。”

事实上,早在去年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就已经开放了人脸视觉全栈能力。所推出的人脸识别、人脸追踪、活体检测、人证核验、人脸角度检测、人脸属性分析等算法不仅拥有可离线、全平台、易集成等特点,更可支持免费获取。

在此基础上,虹软还在本次创享会中对外发布了人脸识别开发套件、Arc FaceGo人脸识别应用套件、IR活体检测等多款重磅产品。它们将帮助开发者快速完成硬件选型、编程开发阶段,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化周期,大幅降低研发与测试阶段的成本,全面支撑AI商业化落地创新。

其中的人脸识别开发套件,是由虹软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推出。它包含RK3399高性能开发板、双目摄像头模组、屏幕等一系列硬件,并集成虹软ArcFace SDK,可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人脸比对、活体检测功能,支持本地万人级比对。而Arc FaceGo人脸识别应用套件,则是基于虹软Arc Face SDK开发的人脸识别整体应用。整机厂商无需任何软件开发成本,集成该应用套件后即可快速搭建人脸识别门禁应用,同时它还支持接入各种行业应用系统及业务平台。

此外,本次推出的IR活体检测算法,基于红外成像原理及虹软深度学习算法的高鲁棒性,可有效防御纸制照片、屏幕照片的攻击,为人脸识别安全性保驾护航。

同时,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还全面完成了技术支撑体系的升级,完善了开发文档、开放社区、FAQ、DEMO实例等一系列内容,开发者最快可在3分钟内完成人脸识别等算法的体验应用搭建。

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创享会成都站现场

目前,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已经赋能了智慧教育、智慧工地、智慧旅游、智慧办公、智慧小区、智慧楼宇等多领域的AI应用落地。而创享会现场无论是上海卡得蓓蕾科技基于虹软算法实现的校园全场景智慧化管理系统,还是重庆智之屋科技以虹软人脸识别算法为核心落地的智慧平安社区解决方案,以及前海金顺、吉为科技、天波智能云等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带来的硬件产品展示,都让开发者们对于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的赋能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而未来,随着更多新产品的发布,虹软视觉AI开放平台将通过推动AI应用的普及和创新,从方方面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让刷脸无处不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AI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