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2019年5月22日,第三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江宁未来网络小镇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网络全球,决胜未来”,而去年的主题则是“创新·引领·未来”。
如果2018年我们仍处于初见转型路口的动荡期的话,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沉淀,无论是政府、全球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公司的相关代表、领导,还是网络领域的专家与学者,都对未来网络、产业链、生态合作的需求和理念有了更落地的认知。
去年与今年,不变的是无限的未来以及对未来网络的共同追求,变的是随着实践产生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从十几年前意识到互联网要变革,到2011年江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的建立,再到现在“决胜”时刻,或许在白盒化、边缘化、虚拟化等业务问题具体实现上有所分歧,但现有的网络体系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刻了,在这一点上大会全体同仁都达成了一致。
IP不堪重负 需以颠覆手段更新体系
首先的问题是架构,现代网络已经无法承载大数据时代、AI时代的数据交换,结构决定性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网络协议(IP)在“设计之初仅考虑支持无连接的数据通信,这是原有通信网络的弱项,而且在当时的网络中数据流量占比很少。另外,IP开放的架构可在数字化的任何网络上(包括电路交换的程控电话网)运行,对底层通信设施没有特别的要求,生存空间广阔,而且互联网开始规模不大,也没有商业化的压力。”
但现在,网络越来越负责,IP被迫承载了整个世界的数据需求,按需出发、修修补补的演进路线既花费时间、也花费人力财力。而伴随而生可拓展性、安全、网络服务、质量等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更希望寄托于革命路线,用颠覆性的技术来更新现有的体系。”
当然变革也并不意味这一刀切,全盘改造方案现实是难以验证的。根据思科去年年底发布的白皮书《全球云指数:趋势预测与研究方法(Cisco Global Cloud Index:Forecast and Methodology,2016-2021,White Paper)》(https://www.cisco.com/c/en/us/solutions/collateral/service-provider/global-cloud-index-gci/white-paper-c11-738085.html),2018年移动IP流量占全网IP流量之比为11.03%,移动网络体系的改造对全网影响不是特别大。因此,在“移动目前流量占比还不高”的今天,正如VoIP对传统电信网技术渗透性颠覆一般,邬贺铨认为“可以以5G作为网络变革的切入点。”
5G应用场景对超宽带、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也呼应了未来网络体系的基本要求。而5G网络转发、云化和虚拟化的三个特点正好可以对应为通信与计算的融合、云管端功能的协同和硬软件的解耦,没有脱离IP体系,又不受限于IP体系,既包含了各种新型的网络体系架构,如信息中心网络、服务定制网络等,彻底改变现有 TCP/IP 网络的工作模式;又包含了网络相关的各种关键性的和热点型的技术,如新型组网技术、网络协议升级、以及通过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解决现网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种融合“演进与革命”的的开放体系,可以保证既在短期内满足新业务需求,又在长期内全面、彻底的解决现网存在的问题,促进数字信息社会发展。
变革伴随阵痛 也开拓创新
但变革同样意味着上下游各方利益的博弈,邬贺铨指出,对运营商而言这也是艰难的选择,需要同时面临技术和管理流程再造的挑战。
以5G的核心技术之一——边缘计算为例,作为未来网络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在靠近用户侧快速、自动地处理数据业务,让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之间的数据互动更便捷、灵活,使得运营商更贴近用户,大幅度的解决运营商业务服务僵化的问题,避免了运营商的管道化问题,但接入和业务需求的多样化、碎片化同样会导致主导者和商业模式的不确定,运营商确实有渠道的优势,但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商业在逐渐完善线下组织与服务,试图打造闭环式生态。
邬贺铨表示,边缘计算有可能为非运营商的接入网企业所建设和管理,“他们会跟运营商争夺最后一公里,究竟运营商是通过边缘计算避免边缘化,还是更加边缘化,这也说不定。”
另一方面,作为开放型生态的代表,边缘计算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同样意味着自身暴露在了不安全的环境中。这实际也是5G的问题,业务和协议的互联网化增加网络被攻击的风险,总体上,国内外的运营商都对网络演进方向寄予很大的期望也付诸了很多努力与实践,希望通过白盒化摆脱对设备供应商的依赖,希望以服务化架构(SBA)提升业务生成能力,不被网络内容服务商(ICP)所隔离,希望通过边缘计算避免管道化。
最后,邬贺铨再次表示,“网络业务发展到现在,网络体系不变是没有出路的,任何网络体系的变革,都会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利益的博弈,技术和管理流程再造的挑战,对运营商来讲也是艰难的选择,但变革会开拓网络技术业务运用的创新空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