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及家电
中国科技标杆企业华为遭遇到“极限施压”,华为海思这个“备胎”一夜转正。“不仅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这是华为人的誓言,更应该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警示语。
中国彩电业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诞生了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等一批优秀的企业,一些品牌已经走出国门,成长为全球市场的头部玩家。
在这个过程中,三星、LG、索尼、夏普、松下等外资品牌不仅在中国市场被国内品牌彻底压制,在全球市场中国品牌也不断攻城略地、蚕食日韩品牌的市场份额,全球化制造和营销能力持续提升。
看起来,一个全球彩电业的中国时代,很快就会到来。然而,“华为事件”提醒我们,居安必须思危,中国彩电业仍存在一些短板。
例如,OLED电视如今在全球发展势头良好,很多中国彩电品牌也加入到推广OLED的阵营中来。当然,从技术和市场角度来看,这样的选择并没有错。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还不具备大尺寸OLED面板的量产能力,LGD是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的唯一提供商。
从全球化产业分工来看,韩国企业做上游面板,中国企业做整机终端,从而合力推动OLED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大问题。实际上,很多产业,比如手机、PC等,也都是按照类似的模式构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
只是,有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华为的遭遇就说明,经济和产业规律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全球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打乱和割裂开来。
因此,关键领域的科技自立至关重要。这种科技自立,并不是说要彻底排外,而是既开放合作,又独立自主。
华为通过海思研发和使用自己的芯片,但并没有停止外采和使用美国芯片。如此,在正常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可以寻求成本和效益的最优解;而在非正常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科技上的自立,保持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
就彩电业来说,除了OLED之外,QLED、Mini-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层出不穷,这些尚在演进中的前沿技术,客观地看中国品牌并没有主导权。一旦产业化,中国彩电企业核心技术的“空心化”在所难免。
当然,中国也并不是没有准备自己的“杀手锏”。在新一代显示技术方面,中国在激光显示领域就有颇多积累,在激光电视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实现了全球领跑。
这里说的“领跑”,其意义并不止于销量上的领先,而在于这是中国品牌首次在新型显示技术上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从而摆脱了对外依赖,首次真正掌握了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以激光电视龙头企业海信为例,其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申请700多项专利,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可100%自主研发设计,在激光光源技术、光机模组、整机制造等方面掌握了关键技术,从研发、设计到整机生产制造完全自主运营,并牵头开展了激光显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华为掌握5G核心技术,并且在芯片上有海思这个“备胎”,因此才有底气在面临恶意打压时,保证经营的稳定和持续。海信在激光电视领域的战略布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和制造壁垒,对于中国彩电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实际上,国家对于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化工作也十分重视。《中国制造2025》将激光显示确定为未来10年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型显示技术;《“十三五”规划》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2016年至2018年,科技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连续三年支持激光显示(包含激光电视)整机、模组、器件和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
激光电视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因为发展中的问题,而忽视其对于中国彩电和显示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然,我们积极发展激光电视,并不是要彻底排斥OLED电视或者采用其他显示技术的产品。就当下来看,在8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电视市场,激光电视当仁不让要成为市场主流,而在80英寸以下尺寸段,包括ULED、OLED、QLED等都会有自己的市场需求和空间。
产业分工在全球化时代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在看到大趋势的同时,还要争取挺进产业价值链的上游,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这样才可以从容应对一些不可控因素对企业和产业可能造成的伤害。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于彩电业来说,不应是一句空话、大话。开放合作、但不忘科技自立,这是包括彩电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牢记的经验和教训。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