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流量传感器用于船舶脱硫塔装置进行船舶废气废水处理的方法

描述

 

随着海运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事运输的船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和海水造成的无人愈加严重,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船舶防污染公约,以限制船舶尾气的排放,加强对大气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MARPOL公约附则Ⅵ规定,201511日起,航行在排放控制区(ECA) 的船只,必须燃烧含硫量等于或小于0.10%(m/m)的低硫燃油,同时允许船只使用 经批准的减排技术,条件是SO2排放等效于燃烧等于或小于0.10%的低硫燃油。伴着IMO2020限硫令实施在即,脱硫塔潜在需求巨大为保护海洋环境,控制船舶尾气排放污染,国际海事组织以及各国家不断推出对燃油硫含量的限制法令。为符合限硫法令,船东可以使用硫含量低于限值的燃油,或者通过安装脱硫塔来达到合规的目的,这也正是市场对船舶脱硫塔需求的基础。

 

下文工采网小编主要围绕液体流量传感器用于船舶脱硫塔装置进行船舶废气废水处理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脱硫塔(Scrubber)官方的名称为废气清洁系统(Exhaust Gas Cleaning System),是一种安装在船舶上、被设计来清洁主辅机废气并去除其中硫化物及颗粒物的系统。按照工作原理,脱硫塔可以分为干法脱硫塔(DryScrubber)和湿法脱硫塔(WetScrubber)两大类。而根据具体装置设计的不同,湿法脱硫塔又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子类:开放式脱硫塔(Open-loop Scrubber)、闭环式脱硫塔(Close-loop Scrubber)和混合式脱硫塔(Hybrid Scrubber)。

 

 

由于石油资源紧缺,低硫燃油价格高昂且供不应求,船舶废气脱硫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调查目前国内外已有报道的船舶废气脱硫装置发现,除Couple Systems公司 采用干法脱硫外,其余均为湿法脱硫。可见湿法脱硫是船舶废气脱硫的主流方式,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必然会产生脱硫废水。而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废气清洁系统 的洗涤水排放指标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由于是船舶废气脱硫,其脱硫废水排放又受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约。因此脱硫废水的处理,是整个湿法船舶废气脱硫系 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船舶废气脱硫技术属于新兴技术,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脱硫效率的提高及能耗的降低,关于船舶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少。

 

因此镁基-海水法(M&S)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镁基-海水法(M&S)是一种高效的船舶废气脱硫方法。废气进入脱硫塔与喷淋液 接触反应,气体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PM)SO2NO2等部分被喷淋液吸收,形 成液态污染物。其中PM一部分悬浮于水中,另一部分溶解形成多环芳烃(PAHs); 未燃尽的燃料油随废气一起进入到废水中,增加了废水的总油含量;SO2溶于水并与 脱硫剂中Mg2+反应生成难溶物MgSO3;NO2溶于水中形成NO2-NO3-pH值、COD、 浊度(主要由MgSO3PM贡献)、总油、PAHsNOx-均为排放指标中要求控制的污染物。调查现有国内外船舶废气脱硫装置,鲜有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的详细介绍。废水只是通过简单的 曝气氧化或旋流分离处理后进行排放或回用。

 

液体流量传感器,是一种流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被测液体流过传感器时,在流体作用下,叶轮受力旋转,其转速与管道平均流速成正比。叶轮的转动周期地改变磁回路的磁阻值,检测线圈中的磁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频率与叶片旋转频率相同的感应电动势,经放大后,进行转换和处理。因此流量的准确测量非常地重要,利用流量传感器监测计量被测管路中的液体或气体流量,在工业控制和民用设施领域中被广泛地应用。流量传感器是能感受流体流量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将传感器放在流体的通路中,由流体对传感器和传感器对流体的相互作用测出流量的变化。按照流量的定义,主要应用于气体和液体流量的检测。关于用于监测船舶脱硫塔装置进行船舶废气废水处理的方式工采网提供了一款荷兰Swissflow 低压流量计 - SF800

 

专利产品SF800是一款性价比出众的通用型流量计,它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 90°C,工作压力是16 bar(最大40 bar),流速量程为每分钟0.5~20升。它用途广泛,适用于多种应用和流体。SF800整机均由化学和热恢复力优秀的高品质塑料和复合材料制成。外壳材质是PVDF(一种高级PVC)制成,而内部转子仅重0.04克,由一种重量极轻的液晶聚合物Vectra制成。 两种材料都不易受水垢影响。集成PCB发出红外信号,该信号被转子的三个叶片中断。SMD元件将中断的信号转换为脉冲。SwissFlow流量传感器的转子壳体的结构和几何形状使其能够承受高压。

 

荷兰Swissflow  低压流量计 SF800参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