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发展 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三化融合

安全设备/系统

156人已加入

描述

5月23-24日,由亿欧主办的GIIS2019中国智慧城市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华股份智慧城市研究院总工程师董志飞出席峰会,并发表了《大数据综合场景与AI智慧城市升级》的演讲。

董志飞提到,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本质就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三化融合。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城市中的三元空间要巧妙的互动,也就是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系统当中,这个系统包括人文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等等。所以说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的涉及发展,由此我们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以下是董志飞的演讲原文,亿欧智慧城市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

前面刚才几位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介绍,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分享一下,从大华这个角度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理解。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听了很多,要建设智慧城市,我们觉得首先要了解城市的本质。

“城市地域”的概念一直是人口集中的一个地方,“市”是一个商业的概念,意思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它的运行管理体系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服务和经济发展体系,城市是这两个概念。具体的体现形式是城市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城市各职能部门及公共事业单位等。

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比较多的,城市化发展很快导致了基础设施的供应不足。造成了住房难、出行难、医疗难等等这些问题,同时城市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制约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比如说城市污染严重、治理难度比较大,而且租期也比较长,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实实在在的。还有就是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化与管理体系滞后的矛盾,现在是比较尖锐的。

所以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我们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在短短的几十年要实现欧美城市几百年的发展,所以说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本质,我们认为它就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三化融合。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实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计划,但是对于智慧城市在国内的定义,基本上不同于IBM提出的城市IT系统智能化的那一套。在中国目前需要构建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智能发展的城市,是要将我国新型的城镇化深度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深度的融合,这是它的目标。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大力建设,我们已经逐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到了现在的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发展到今天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的阶段,目前这个智慧城市国内的阶段,大体可能就是属于资源整合、互联互通这个阶段。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的新型空间出现,这是人类用自己的知识创造的一个人工的世界,是一种人类交流活动的虚拟空间。

这几年,随着信息力量的迅速壮大,世界以从二元空间进入到了新的三元空间,我们明显感觉到一个新的空间出现了,原来是物理世界,人类社会最终出现了一个新型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已经成长为除了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两级之外新的一级。

在这三级中,任意两级的互动都会对第三级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仔细去体会。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城市中的三元空间要巧妙的互动,也就是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系统当中,这个系统包括人文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等等。所以说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的涉及发展,由此我们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城市空间的出现、信息空间的出现逐步带来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和交往的生活方式。

简单的来说,例如随时随地的视频沟通、零距离的互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等,这种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在近三五年发展的非常迅速。

比如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的红利,不断催生的各种新生的业态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状况极为壮观。所以说,社会原有的经济社会中的生产、消费、金融市场所有的环节全部被打破,有可能会颠覆。

互联网这种要素是更高效的流通,消费不再需要面对面了,原来消费吃饭的话要去餐厅,现在外卖就可以了。在社会生产的活动中,数据变成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它是个资源,是个生产资料,这个概念一下就转变了。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数字作为生产资料,数字经济的概念就出现了。对于数字经济的理解,我们把原来的传统的思维要升级,改变原来产品报价、渠道分销的这种思维模式,这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的。要建立数据经济的计算思维,明白算法决定了信息增长的秩序,算法决定了经济系统的秩序,算法是使信息有序的增长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知识,算法贯穿了经济系统中所有的组成部分和流通。整个来说,算法支撑并控制了经济系统中各种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这就是数字经济我们现在要面对的。

所以数字经济是以算法为核心,以信息数据为资源,为网络为平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个形态已经出现了,先走的可能就是互联网,传统的这些企业马上要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算法和机器智能将高度智能化、自主化,所以说我们当前的数字经济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未来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在这个数字经济的时代持续的变革、破除定势、挑战常规已经成为商业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常态。现在变得太多,有的人跟不上,他不知道就变了,就是属于这个状态。

企业应该从管理的思想转变开始,从基于集团管控的工业思维的管理思想要转变为数字时代的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本质上已经改变了,要从管控走向服务,服务比管控更重要,原来我们就是管控,机械生产就是管控。从服务与企业管理到服务与企业业务,从重管理到重服务,要回归到企业存在的本源,帮助用户是第一位的。

在大数据要素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数据力量驱动的情况下,企业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将重新建立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链,同时企业要不断地提升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就是对它的信任值,要建立一种信任机制。这种信任机制怎么建立?可能就是支付宝,这种信任机制形成了一个产品,形成了一个商业模式。

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企业将面临着所谓的海量的数据,这些先行发展的企业他们确实是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从懂管理到懂业务的转变,从懂企业向懂金融的方式迈进,去摸索探索产业生态运营的管理思维,这个很重要,之前的那套已经变了,我们要从产业生态运维的思维角度去考虑,从而赋能一个一个的传统行业。

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正处在转变的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十九大的一个观点。按照这个角度我们往下算,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我国的一个发展战略。

什么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个需要我们去分析的。围绕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生态体系,其实就是我们要发展实现的一个目标。数字生态本身是一个中观的产业发展理论,事实上数字生态就是在探索现代化的一个经济体系,数字生态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一个成长单元。同时数字经济要强化市场机制,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确保宏观调控有度,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一定不要忘记政府对于社会治理能力的把控。

所以说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这种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出现,客观上就要求政府的治理机制也要创新,因为被动的,就是倒逼着政府做相应的治理上的变革。客观上要求数字政府的出现,数字政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组织范式,对于企业而言数据是资源,对于老百姓而言数据就是你的权利,对于政府而言数据正在超越资源,超越资源资产的认知范畴,数据是一种权利,就是数据本身是一种权利,无论是最多跑一次,还是不见面审批等等,没有对于数据的重塑,就无法实现对于服务和治理的重塑,这是站在政府这个角度来说的。

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大数据现在可能成为一种扩张性的力量,这个力量是非常无穷的,一种改变政府运作模式的内在动力。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的发展从之前的以土地经营为核心,到以产业为核心的阶段,一直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的观念就转变了,就是以城市经营为核心的智慧城市阶段,可以说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追求。目前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大力发展的这些年,90%的省级城市、70%的地市级城市都出过相应的文件,都在积极构建智慧城市,成绩非常显著。

但是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也很多,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但要有城市的角度,建设智慧城市一定要有城市的角度,同时更要具备完整的智慧城市的视角,智慧城市融入信息化,不是原来的工业化,一定要有完整的智慧城市的视角。要消除数据信息的割裂,打通数据孤岛,加强三元世界彼此的连接,信息空间、人类社会一定是三元世界的彼此连接,要统一标准,构建城市多维感知的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两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推动公共服务的便利化,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方面也是一定要放成一个重点,公共服务的便利化,让老百姓、市民、大众参与进来,共同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定要围绕着服务、治理、决策、产业这四个目标而建设,从这个角度,大华也提出了“大华HOC城市之心”战略,即以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为能力支撑的智慧城市发展引擎,实现面向城市级、行业级和民用级构建“1个平台、2个中心、N类应用”(1+2+N)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

首先平台,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政府一定要依托一个统一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统一的服务入口,来打造整体政府的概念和形象,原来我们做的都是分行业做的,现在这个服务都是割裂的,它的服务让老百姓感觉是割裂的,将来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打造一个统一政府的概念和形象,在这个平台上并纳入各种社会化的资源进行生态化的发展的组织模式,它是一个可持续化的组织模式。另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实现精准的治理、个性的服务和智能的决策,所以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将实现集中统一的调度指挥和决策。

还有就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增长,网络信息空间的安全是越来越重要,所以说通过城市安全中心要构建多方相互信任的一种机制和手段,以后城市级的安全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所有的业务通过在这个业务当中多方构建相互信任的机制和手段,从而保证信息流通的数据安全,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各种业务应用体系。

城市大数据平台就是打破以往的数据孤岛居民,从底层逻辑上为政府开放和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同时打造一个网络资源按需供给,在线服务定制的弹性政府,以政务云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的集中,为政府的在线服务的泛在化、社会化提供一个基础的支撑,同时也要完成数据梳理、数据共享、数据治理的工作,并向地市提供统一的一体化的数据服务,同时满足地市级、跨城级、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的应用。对于市民而言,重要的是打造整体政府的形象。

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一个可视化的集成平台和综合的呈现环境、安全、交通、人员管理等等的关联信息,便于预测评估,以及确定所谓的应对措施。所以说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里面的最后一公里,这个建成以后它是最后才建的,所有的基础都弄完了才能体现它的效果。

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打通政府、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互通的大动脉,要实现对于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对于城市综合治理、应急指挥、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状况要进行有效的管控和科学的管理。

城市安全中心是智慧城市过程中的一个必要保障,随着数据逐步的分级、分层的开放,数据应用业务的多样化形成了数据的利用与数据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解决这些矛盾不仅需要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在业务设计的时候考虑多方主体之间这种数据信任机制的构建,这个很重要,这个构建成立了,它的商业模式就出来了。

所以说信任关系也是决定着业务的组织形成,最后对于数据的控制者也要提升自身的数据安全防护,切实的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保护国有企业的个人数据免遭泄露、窃取和损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