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怎样开始进军军事方面

物联网

775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系统,使普通非电子物体也可以转化为物联网传感器。

相比传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阅读器,身份验证系统不仅可以从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中读取信息,还能通过处理接收到的磁场变化信息,检测到物体运动细节,确定具体方位。这种标签可以粘贴在任何物体上,将其转化为物联网“智能”电子器件。研究人员称,这是朝着完全沉浸式物联网体验迈出的关键一步。

随着物联网技术向纵深发展,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网络通信逐渐成为现实,尤其是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条码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军事物联网雏形初步显现。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高度信息化战争会悄然而至。战场内每个实体都是“移动感知平台”,散布在战场上的地面传感器可与卫星、飞机、舰艇上的传感器融合,通过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的分布式获取,形成多维侦察监视预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利用物联网实时采集、分析监测数据,感知战场上的每个角落,帮助指挥员全面掌握战场态势,有效缩短指挥时间,提高决策效率。

不仅如此,在这一体系下,每个贴上身份验证系统的武器装备都可以“开口说话”,汇报自身故障与周围态势等信息,它们与单兵、后勤相关物资等构成一个个网络节点,具有感知定位、跟踪识别、数据传输、智能管理和控制等能力。这种高度自主化意味着人为控制的环节减少,人的作用将逐渐削弱,“人类将逐步退到战场背后,成为整个战场的主宰者。”

军事物联网还让各作战实体能“看见”、可“交流”、会“思考”、听“指挥”,进而推动建设“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实现由“储备式后勤”向“配送式后勤”转变,为解决后勤保障的“资源迷雾”和“需求迷雾”提供重要技术方案。当贴上身份验证系统标签后,保障物资有破损时,可主动向修理机构汇报损伤情况。前方急需物资时,也会“主动请缨”上战场。另外,军事物联网还可建立以单兵生命监测系统为基础的卫勤保障信息链,对战场伤病员定位搜救和身份确认具有重要意义,有效降低战场死亡率。

值得关注的是,军事物联网的出现,还将极大地拓展未来战争的作战空间范畴,基于军事物联网的“制网权”争夺也将更加激烈。一旦通过军事物联网开展入侵式网络攻击,未来可能实现直接对敌方指挥控制中枢、通信枢纽、武器装备平台、战场态势感知和基础设施等关键物联网节点的远程控制,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目的。

不难想象,由军事物联网组成的战场更透明、装备更智慧、保障更精确、管控更安全,这张“天罗地网”对未来战争格局和制胜机理将产生重大影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