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中止与IEEE通信学会合作 学术圈在限制与反制中面临撕裂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 IEEE,在 近日发布了题为《美国贸易限令对全球 IEEE 会员影响轻微》的声明,做实了此前的传闻:IEEE 需要遵守法规,限制了华为公司及其员工无法参与 IEEE 一些通常不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评议和编辑过程。 同时,正如标题所说,IEEE 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在于,相关的限制措施,对包括华为在内的限制对象的影响“轻微”,华为员工还有更多的学术活动是不受限制的。

声明强调:“华为及其员工可以继续成为 IEEE 标准协会的成员,包括正常获得或行使会员的投票权;正常参加 IEEE 标准制定会议,提交新的标准提案,参与标准技术提案的公开讨论。”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IEEE 对需要遵循美国法规的做法的合理性解释为:作为一个在纽约注册的非政治性,非营利组织,IEEE 必须遵守美国及其他地区管辖权内规定的法律义务。遵守这些法规能保护 IEEE 及其志愿者与全体会员。

IEEE 一再表示,限制措施并不是针对华为。IEEE 标准协会中国籍董事袁昱也强调了这一说法。 根据《财富》(中文版)的报道,袁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EEE 的限制措施并不是为了限制华为,反而是在努力帮助和保护华为与 IEEE 的合作关系。 资料显示,在 IEEE 技术理事会标准委员会中,袁昱博士亦是全球共7名有投票权的委员中唯一的中国籍委员。 袁昱强调,限制措施的实际对象并不仅是针对华为,所有在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上的其他组织都如此。 他表示,限制措施对华为员工的唯一影响仅仅是不能在学术论文投稿被录用前参与同行评审。而限制华为参与的闭门会议,更多是一个内部的行政会议,与通信标准无关。

他澄清道,声明中明确说明了被美国商务部列入“黑名单”的实体员工可以担任编辑和审稿人。 作为一名 IEEE 的中国会员,袁昱仅作为个人表示,IEEE 给出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在法律上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因此暂停华为参与未公开学术论文稿件的审稿工作是一个丢卒保车的措施,目的是为了保障黑名单企业继续参与学术会议、标准制定、担任学会职务等更重要的权利。

然而,不管是 IEEE 官方、还是袁昱作为 IEEE 委员会成员,他们提出的“影响轻微”、以及对该举措的合理性解释,远没能平息学术界广泛存在的不满情绪。早在 29 日,两名分别来自清华、北大的学者就公开反对IEEE的做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发布公开信,宣布申请退出所在的两个 IEEE 期刊的编委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刘奕群也在朋友圈留言称:已经要求学生不投稿任何 IEEE 组织的会议和期刊,个人承担的 IEEE 相关学术职务会尽快按流程辞掉。

最近,更大的抗议者出现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官方声明,直接谴责IEEE旗下的通信学会(ComSoc)限制会员活动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作为一个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 IEEE 过去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使命。 CCF 在声明中宣布暂时中止与 ComSoc 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提出,不建议 CCF 会员向任何 ComSoc 主办的会议和刊物投稿;建议 CCF 会员不参加 ComSoc 主办的刊物和会议的审稿和其他学术评价活动。

CCF 是中国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权威学术团体,成立于 1962 年,宗旨是为本领域专业人士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成果的应用;进行学术评价;促进技术和产业应用一线的交流和互动;表彰有突出成就的个人、企业和单位。CCF 的“绝交”声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术界人士对 IEEE 做法和解释并不买账,与此同时,CCF 作为官方组织提出“绝交”,更是点燃了公众对 IEEE 的反抗情绪。在该声明文章下的评论中,力挺、支持“绝交”的论调占据了大多数,比如“给 CCF 点赞!正面刚!”“很棒,反击!”等,火药味十足。

相比之下, 呼吁冷静应对、寻求更缓和解法的声音则少之又少。 对立情绪的愈演愈烈,逐渐成为“IEEE限制事件”持续发酵产生的更广泛、更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IEEE 是处在两面夹击的尴尬处境中,一方面由于注册地在美国,需要遵守美国的政策法规,一方面是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华为员工,使其学术交流不受影响。IEEE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找到各方诉求的平衡点。

张海霞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也表示,IEEE 本身肯定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因为华人和中国人在这里面做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她猜测 IEEE 受到了一定的压力。CCF 的反击很鼓舞人心,但反击无疑会激化冲突,可能会导致计算机学界的真实分裂。 除此之外,“IEEE 限制事件”的争论还延伸出了学术界的现状是否平等的议题。微信用户 lishuhang 在《财富》中文网的相关报道的评论中指出,每年入选 IEEE Fellow 的学者中,华人的比例约为 1/3,有些 IEEE 期刊甚至是中国学者创办的。但在历史上,IEEE 的总主席大多出自欧美,这一现状直到去年才被打破。

2018 年底,北京理工大学日籍教授、博士生导师福田敏男当选为 2020 年 IEEE 总主席,他将是 IEEE 历史上首位来自亚洲的总主席。福田敏男也是在看到张海霞发给他的公开信时才得知此事,他感到“十分震惊”。福田敏男对媒体表示,他个人认为IEEE的做法欠妥,有违“学术共同体基本价值观”,并表示明年上任后将致力于促进全球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比例失衡反映出欧美人士在组织中占据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人产生对该组织存在地域偏见的担忧。 有评论指出,“中国人参与核心审稿过程,提升权重与话语权,对于改善中国整体学术环境很有必要。”因为这有助于理清,在未通过的中国学者的论文中,有多少是因为质量不达标、涉及学术不端?又有多少是符合标准,但又因为其他原因而未获通过? 只有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权重与话语权,才能更加全面地评判中国的整体学术水平。 回到“IEEE 限制事件”中,IEEE 的做法对提升中国学者的话语权,无疑是非常不利的。风波所及,影响的不仅是华为,而是更易受伤的学术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