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人工智能芯片赋能手机迎接AI时代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伴随着AI的普及,手机自然而然成为了AI最重要的载体。而手机中的人工智能芯片正是推动手机AI应用加速普及的“幕后英雄”。搭载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的骁龙处理器拥有强大的手机AI计算能力,为超过10亿部的智能手机提供AI性能支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机人工智能芯片。

最近几年,手机人工智能应用日益丰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如空气般渗透了手机AI,包括很多不经意的瞬间都可能与手机人工智能有关。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面部识别,还是你时不时秀在朋友圈的自拍,亦或是为打发无聊时间的抖音刷刷刷,如今所有这些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场景都与手机AI息息相关。

手机AI的实力如今也成为评定一款智能手机性能强弱的重要参考因素。一直以来“深得民心”的小米手机,旗舰机型都搭载了骁龙人工智能芯片,不仅为用户带来了业界领先的手机综合性能,更带来了实用又智慧的手机AI应用体验。

前不久发布的搭载骁龙855人工智能芯片的小米9,由于出色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认可。消费者对小米9的热度未减,红米Redmi K20 Pro又惊艳亮相。得益于骁龙855人工智能芯片的强悍性能,Redmi K20 Pro各方面的表现都不俗,尤其是时下流行的手机AI应用,在骁龙第四代多核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的赋能下,Redmi K20 Pro在手机AI场景识别拍照、手机AI游戏加速以及AI精准识别等手机AI场景应用方面,都带来了更为优化的手机人工智能全新体验。

高通骁龙855搭载的第四代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采用多核异构计算设计,根据Kryo CPU、Adreno GPU和Hexagon DSP三大核心单元各自的特性,动态分配AI运算任务,通过彼此间的协同配合,以更快速、更节能的方式妥善完成AI运算。这种异构计算的方式相比其他厂商所采用单独的AI专核的方案,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对于AI专核或者NPU方案而言,手机内部的各个部件都是“各自为政”的,彼此间很少沟通。而高通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则致力于将这些部件的算力统筹起来,在CPU、GPU、DSP上都加入了手机AI相关计算性能的支持,可针对不同的手机AI应用场景,让对应擅长此类运算的部件发挥最大的优势,充分组织、协调各方的手机人工智能算力资源,因此在手机AI场景覆盖面、成本、功耗等方面,高通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其次,虽然高通前三代异构计算的AI方案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AI能力,应付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手机AI应用已是游刃有余,但是“敢为人先”的高通并不止于此,在骁龙第四代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异构计算核心之一的DSP中加入了一个自主研发、全新设计的Hexagon张量加速器(HTA),实现了专有的、可编程的AI加速。

事实上,这个张量加速器就相当于其他厂商的独立NPU或者AI专核,只不过对于高通来说,张量加速器只是整个强大的异构计算方案锦上添花的一部分,而对于其他方案来说,“AI专核”的性能就是其手机人工智能方案的全部指望了。在整体异构计算平台的强大算力支持下,骁龙第四代AI Engine可实现每秒超过7万亿次运算(7TOPs),这个直观的运算数据是友商产品的两倍,两种方案的孰优孰劣,立见分晓。也正是因为高通领先的AI运算思路,骁龙第四代AI Engine能够使智能手机在AI应用方面为消费者带来切实可感知的体验提升。

对于Redmi K20 Pro而言,在骁龙855人工智能芯片所搭载的第四代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的赋能之下,能够充分利用骁龙的异构多核可编程架构,对每个内核进行大幅优化和提升。具体到Redmi K20 Pro的游戏体验方面,手机AI可通过在游戏进程中智能调节对骁龙855的CPU各核心的频率资源分配,来保证整体始终有稳定的性能输出,从而令游戏运行时更加稳定流畅。

另外,红米Redmi K20 Pro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颖的手机AI应用——“传送门”功能。这项功能是在屏幕内容识别的基础上,对用户按压屏幕的部分内容进行判断,然后智能提供对应的辅助信息,例如人物百科、影视作品、书籍作品、商户店铺信息、地理位置等等。是不是感觉就像叮当猫一样,瞬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实用又新奇的手机AI非常挑战人工智能识别的准确度、响应的灵敏度,当然对于骁龙第四代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来说,完全是游刃有余。

一直以来,高通在推动手机AI技术的应用而不遗余力,不止于骁龙855、不止于当下,而是面向未来的手机人工智能时代。相信随着高通骁龙AI技术和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手机AI性能还将不断提升,持续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自然的用户体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