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空间潘昊独家回应:Maker Media倒闭对中国创客运动的影响

描述

几天前,《电子发烧友》报道了Maker Media倒闭的消息,引起了中国创客们的关注(详细见:Maker Media关门,Maker Faire未来将何去何从?)。同时,我们也采访了从2012年开始,将Maker Faire活动带回中国,并引发中国“创客潮”的柴火空间负责人潘昊。
图1:柴火空间潘昊
谈到Maker Media倒闭会对全球创客带来的影响时,潘昊表示,Maker Media只是商业模式探索的一次失利,并非全球创客社区的失利。“Make杂志和Maker Faire传达出的创客精神,必然一如既往,持续推动全球创新。各地的创新者生态已成气候,这个事件也会激发各地社群对创客运动可持续的探讨。”
他认为虽然Maker Media倒闭了,但全球各地Maker Faire的授权主办并不会受影响,因为Maker Faire各地的举办是在Maker Media授权之后,各地主办方全权承接举办的形式进行的。在加上深圳的硬件创新者生态已成气候,创客文化和精神已经逐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柴火空间要做的就是进入活动筹备工作,让今年11月9日和10日这两天的Maker Faire Shenzhen活动更加精彩。”
图2:2015年的Maker Faire Shenzhen现场。

中国的创客活动该如何发展?

最近10余年来,全球的创客运动声势浩大,但其实各方都在探索从创客运动中衍生出来的项目、商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那全球创客运动,会去向何处?中国的创客运动该如何发展呢?
潘昊承认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创客运动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各方在可持续商业模式上所做的努力都智能算是尝试与摸索。
图3:2016年Maker Faire Shenzhen现场,创客们在表演机器人格斗。
他拿柴火空间举例说,柴火空间自2011年正式营业以来,做了将近10年的空间和社区运营。他们在运营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从初期定位为创客文化传播,到2017年转型到“聚合专业创客,连接产业需求”。
与以脑洞大开的个人DIY爱好者为主的东京Maker Faire,和包罗万象,涉及手工DIY的各个层面的美国湾区Maker Faire都不同,中国深圳的Maker Faire基于深圳得天独厚的硬件供应链特色,加上深圳创新者社群的务实特性,做的项目主要以解决某个实际需求的实用类创新为主,这就是Maker Faire Shenzhen的特色。
图4:2017年Maker Faire Shenzhen现场
在潘昊看来,Maker Faire Shenzhen深圳制汇节是柴火空间构建产业升级生态系统中对公众最直接的窗口。
自2017年起,柴火空间开始深度聚焦在Maker Pro(专业创客),向整个创客社群立体呈现原本make for fun的DIY爱好者群体。
图5:从室外移至室内举办的2018年Maker Faire Shenzhen现场
他同时指出,Maker Faire Shenzhen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回归社区,连接产业”,内容将继续聚焦于解决产业升级需求、与产业共发展等更务实的面向。结合深圳这所城市的产业特色,今年活动的内容侧重点也会特别聚焦在科技创新上,引导创新技术、方案与产业集群的对接。
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者在Maker Faire Shenzhen上找到了市场的需求和方向,同时寻求创新的产业也能在活动上了解到全球最新的科技应用场景。潘昊希望接下来的几年,创新者社群与产业需求在Maker Faire Shenzhen上实现的对接越来越多,“这两个群体的对话机会会因为我们搭建的这个产业升级生态系统而更加频繁。我们柴火空间要做的,是续探讨如何更好地吸纳更多的创客来丰富这个产业升级生态系统。”他总结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