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音频算法工程师很难找到工作

描述

清明回杭。还是家里的床舒服,家里的饭菜可口,杭州的生活安逸。

这几天一方面总结正弦模型的论文和发展,一方面思考公司音频团队的建设。

在天堂软件园的SPR咖啡内安逸的享受着阳光,写下下面有感而发的话。

音频算法工程师在国内比较少,应该说音频算法工程师分为2种,面向应用的和面向算法的。由于技术的本身特性,音频算法的实现应该比视频算法更单一,因为视频算法数据量大,硬件实现还在应用中占很大部分,

而对于音频算法尤其是编解码算法,实现上主要是DSP和CPU实现,从原理上说都是软件(C)实现(有少量的JAVA实现)。而现代DSP和CPU有融合趋势,就想intel也在他的架构中加入了SuperScalar 技术,ARM的指令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也有多核一样。按理说从事音频算法实现工程师因为对平台适应性比视频强,所以,工程师应该更多。

但是现状是音频算法工程师是很难找的。我想这里有如下几个原因:

1.面向应用的,国内对音频算法应用(消费类)要求不高,无论是芯片还是PC软件,往往是能有就OK。做了1年音频就让你做其他方面。因为音频的应用需求少,要求小。对个人没有长期技术发展规划。当然造成这个结果也有很多因素。

例如:

2.国内对音频进行深入研究的高校不多。类比德国,我们缺少研发的团队和实验室。德国,法国,瑞典都有著名的音频实验室。

例如:

3.国内研发人员/学术毕业生缺少对音频相关算法开发的持续关注,很多曾经接触过或是有机会做前沿算法的人在毕业后没有持续研究,往往毕业就从事与音频无关的行业。

例如:我在搜索简历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某人,北邮本科,加拿大McGill大学硕士,师从McGill大学名师。06年起从事了关于音频和语音算法的协助研究,所做内容相对还是比较前沿的。但是从加拿大毕业回国后在国内在HW从事的是科技金融行业。也许从个人讲她的发展会更好?也许当初有很多原因。至少他做音频和去McGill不是纯粹为了研究(也许我猜测吧)。可惜啊。

这里我想提下HW,很多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去了HW,国内企业我是很敬佩HW的,敬佩他的公司精神,不知为什么很多毕业生去了HW,做的东西往往和之前的内容差别很大。我这就有点疑惑了,希望我了解到的是个例吧。

总体说来,这里有个根本原因,民不够富,社会浮躁,企业家缺少做一流企业的报复,流于成为赚钱的机器。很多研究学者迫于各种生活和社会比较的压力,实验室成工厂。从事的研发工作不够基础。而作为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个体,对自己所选的行业和研究方向,缺少兴趣的源动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