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
继电器的触点就是处于常开或者常闭的状态,也就是简单的理解为开关常开或者常关使信号接通或者断开的接点就叫继电器的触点。
触点是电磁式继电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触点的性能受到诸如触点材料、接触压力、负载类 型、工作频率、大气环境、触点配置及跳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其中任何因素不能满足预定值,可能 就要发生诸如触点间的金属电化学腐蚀、触点熔焊、磨损、触点电阻快速增加等点接触问题。触点的 额定负载是指电磁式继电器允许分断的电压和电流,负载的大小决定了电磁式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 流的大小。电磁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超过这两个值,否则会很容易造成继电器触点的损坏。
1.动合型(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继电器是一种根据外界输人的电信号,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电器。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开关”,而控制电路中电流依靠的就是继电器触点的“开”和“闭”
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点工作的好坏,因此很有必要对继电器的触点有所理解和认识,以便正确使用。
继电器触点的工作过程有:断开过程、断开状态、闭合过程、闭合状态,对其工作的要求就是能可靠的合、断。而触点能否可靠工作,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触点的接触电阻。再好的触点也不可能做到没有接触电阻,因此触点的接触电阻是客观存在的。
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存在,当电流通过闭合的触点时,由于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大就会消耗一定的功率(即I2Rj),这将使得触点的温度升高,如果电流较大,触点温度的升高,将会使触点材料发生软化、变形,导致接触电阻更大,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熔焊故障,使闭合的触点无法断开。
接触电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膜电阻”,由于继电器的触点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总有灰尘、水汽、化学气体产生的化合物,都会黏附在触点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薄膜,这就是所谓的“膜电阻”;这样触点的导电性就很差了,严重时甚至不导电。这就是有时在使用现场见到的,某对继电器触点表面看上去虽然已闭合接触了,但它所控制的电路就是不通,或者是忽通忽断、忽好忽坏,既影响了所控电路的正常工作,还使查找故障点极困难。
欧姆龙中间继电器
影响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因素有:触点压力的大小,触点材料的选择及使用,触点结构的形式,触点的制造工艺,触点使用环境及日常维护程度等。对继电器用户而言,除正确选型外,还要保证继电器的使用环境符合要求。使继电器尽量避开水汽、灰尘、有害气体的侵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触点受污染,以保证接触电阻的稳定,从而提高触点的动作可靠性。
继电器线圈未带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称为“动合触点”,又叫“常开触点”;继电器线圈未带电时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称为“动断触点”,又叫“常闭触点”。一个动触点同时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与另一个静触点常开,就称它们为“转换触点”。在同一个继电器中,可以具有一对或数对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两者也可同时具有),也可具有一组或数组转换触点。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电路的需要,又派生出了许多结构各异的继电器触点,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对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继电器,还必须考虑其绝缘性和断流容量的变化,资料显示海拔每升高1000m绝缘水平就要降低10%,海拔增高时空气密度也下降了,所以还应考虑继电器的散热问题。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