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的新发展与新突破

描述

此文是根据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教授于2019年5月在浙江宁波余姚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的《服务机器人的新发展与新突破》报告录音整理摘编部分而成

教育、科技与产业有机结合助力新工科建设

目前中国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内的人才培养体系该如何重新树立呢?众所周知,天大行动与复旦共识、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谈及教育、科技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王树新指出要更多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教育,做产品、写文章、培养学生都可以作为真正找到投资的点或变成产品的点的过程。

水下机器人与医疗机器人存在共性

王树新在演讲时表示,自己在90年代做工业机器人,由于当时工业机器人应用不迫切,三角债问题严重,很难拿到项目尾款,同时受到基础条件的限制,因此,王树新后来转换方向主攻水下滑翔机和微创手术机器人。他指出,虽然水下机器人与医疗机器人是新的发展方向,但存在许多新的创新点与设计工艺问题。

水下机器人与医疗机器人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在报告中,王树新给出了回答,他认为,两个领域在合作的时候是分散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发现是共性的。他们的共性有两方面,一方面,两者在研究问题设计时的基础都是柔性的水环境,提供了共性的平台;另一方面,两者都有很多机电装备,如果将共性的部分提炼出来,或许能形成小的理论体系。

投资方需要有容忍度

海洋的技术发展至今有将近二十年历程,而医疗技术通过一些技术转让、产品等才能获得真正的收益,王树新指出,如果把完整的技术链条走下来,需要十年以上才有可能。因此,他认为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容忍度,特别是对医疗方面。虽然海洋与医疗的研究同时起步,但医疗应用晚、周期长。但容忍并不是指要亏钱、收不回成本,而是需要投资者的决策和判断。

医疗机器人要刚柔并济

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如何更好地将机械的刚性与柔性结合是医疗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问题。虽然开膛破肚打孔可以找到病灶,但这样小病也治成大病,因此,手术机器人如果能做到全柔性,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人体进行手术,则能最大程度不伤害人体。

那么,组织层面或细胞层面的器械该怎么做呢?王树新表示这个挺难,虽然要做全柔性,但同时操作必须有力,软硬之间、力与运动知觉、环境与器械之间的矛盾关系都需要考虑,要做成刚柔并济。王树新以材料为例,指出材料要再融合,如果用金属材料,罐装一定金属液体,进去之后,可以变得很硬,也可以很软,从宏观角度可以做的比较细一点、粗一点,但是微观还可以更精致的处理它,而在结构上,可以缠绕成编程网状,保证尺寸的要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