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赋能互联网医院的加速发展

医疗电子

431人已加入

描述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迎来发展热潮,并还在持续升温中。当下,“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互联网医院相关监管政策也已逐渐明晰。但发展至今,互联网医院所能提供的在线诊疗服务很大程度上也只是针对部分常见病。

近日,5G牌照的发放让互联网医院相关从业者看到了行业变革的契机,然而在现有基础上,率先备战5G真的是当务之急吗?早自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就掀起了一股“互联网+医疗”风,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上下共有158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体系也已基本建立起来。

那么发展至今,在当前互联网医疗模式下,患者是如何在线上求诊的呢?锌刻度记者调查后发现,如今可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共有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两种,前者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作为发起方的互联网医院,后者是由第三方互联网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

根据平台设置(平台上有咨询次数、好评率、推荐指数等数据显示,用以帮助求医者对医生进行合理判断),患者可在此寻找到行业内技术领先的医生对自己进行诊疗。而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也有侧重,医疗机构更偏好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互联网企业更偏好线上轻问诊。

也就是说,现阶段来看,“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只是针对部分常见疾病,需要进行检查、动手术的患者(手术后期恢复是可以的)则不在服务范围之内。针对没有在任何医院有过求诊记录的患者,对于相对复杂的疾病(需要做检查),互联网医院在没有相应检查报告的情况下,难以对其下定确切的诊疗判断,只能给出诊疗建议。

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中,最常见的就是在线问诊服务,这也是如今各大互联网医院必备的基础技能,即医生在线对患者病情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在查看相关检查报告后给出相应诊治方案的一种赖于互联网的新型诊疗模式。行至2019年,互联网医院已基本解决在线问诊问题,而目前他们所拥有的在线问诊功能主要以复诊和会诊为主。

因此,对于首次求诊到医院就医的患者来说,完全可以把康复和后续治疗都放在线上解决,避免后续治疗需要多次上医院的麻烦。而当下级医院遇到难以解决的病例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上级医院发起会诊,寻求上级专家的帮助。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相关技术为支持。

从患者出发,“互联网+医疗”可以覆盖患者看病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不光能帮助其解决很多基础的健康问题,还能使其不用出门就能接受诊疗服务。就医生来说,借助于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知名度与收入,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也帮助其获取专业知识。

于互联网医院而言,从预约挂号到完成就诊,能有效节省时间(省去排队时间),提高看病就医的效率,开放网上医院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医院影响力。

另外,在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就已达到350亿元,预测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到2020年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

除此之外,组织内分级诊疗的构建、商业险覆盖率不高、处方共享及网售处方药放开的问题、首诊后向线上转移机制还未建立等都是互联网医院在其发展道路上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近日,5G商用牌照的发放引发了公众对未来会与之有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探讨,其中,互联网医疗是一大热门话题。在5G的加持下,互联网医疗会迎来怎样的变化?“5G将颠覆现在医疗的生态。”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认为,随着5G技术与医疗服务需求融合,院内设备互联、院间医疗业务的开展以及院外应急救治和区域医疗系统有机结合,都有望快速实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就能在5G医疗应用基础上进行全新问诊体验。有专家认为,将远程可视技术、生物传感器和感应传感器的连接、图像识别技术下的影像诊断技术等技术联合起来,移动互联下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出现医疗服务平台化、去机构化的趋势。

据悉,佛山市中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启动打造5G互联网医院,两家医院都对5G连线指导手术和在线远程问诊进行了展示;可以预见的是,5G时代的到来势必会对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在这场变革浪潮到来之前,无论是互联网医院还是互联网医疗平台,部分嗅觉敏锐的相关从业者已经在开始积极备战。

然而“5G+医疗”的前景虽值得期待,但在5G商用牌照才刚刚发放,具体应用还未落地的情况下,5G技术其现阶段面临的发展瓶颈和风险,都在时刻提醒着相关从业者不能盲目乐观,必须理性对待。“5G组网还在初期,应用尚待开发,新装备和技术还有待完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表示,“5G+医疗”目前仍面临组网贵、成本高、迭代难等难题,且5G通信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也有待观察。

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行业目前最应该思考的还是怎么解决现有问题(这也是在为迎接5G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然后再去想如何在时代变革到来之前做好应对工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