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输出功率PLD阵列可耐105℃高温

可编程逻辑

1346人已加入

描述

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与提升驾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拥堵、提高物流效率等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有望作为新的社会的基础配套而被普及。

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准确把握周围行人、车辆和障碍物的距离及形状尤为关键。目前车企及Tier1公司都认为在L2到L3升级的过程中,激光雷达(LiDAR)必不可少,而它也在车道偏离预警(LDW)、车道保持系统(LKS)、行人探测(PWC)、盲点探测(BSD)、自动泊车(AP)等ADAS应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光探测器及光源(激光器)作为核心器件,同样在应用中被加以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光源来讲,高峰值功率、短脉冲光输出、高重复频率及高可靠性的半导体脉冲激光器(PLD),是基于ToF原理LiDAR所急切需求的。

自动驾驶

ToF法测距原理

目前在市场中,CAN型封装的PLD是比较常见的,但其对于自动驾驶来讲,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提升工作温度至85℃以上。

一般来讲,车载LiDAR所要求的器件工作温度在-40~105℃,以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显然,CAN封装型PLD较难达到这一要求。而具有出色散热能力的陶瓷封装,则能解决这个问题,并可同时提高PLD的机械抗性和电气化特性,来保证其稳定的工作。

滨松研制的一款新型陶瓷封装“4通道脉冲激光二极管”,就实现了-40~105℃稳定工作,以及高功率激光输出,为车载LiDAR实现更准确地远距离和大范围的测量提供了新的可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