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市场洗牌在即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医疗AI下一步如何走?7月1日,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推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宽在大连夏季达沃斯“2019年新领军者年会”期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AI 落地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大量验证。

自 2013 年 IBM 率先在全球将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医疗,AI先后切入影像识别、辅助诊断、健康管理、药物研发、疾病预测等医疗细分领域。不过,伴随行业进入深水区,医疗AI产品同质化、碎片化的问题暴露,商业落地受阻,参与者开始调整脚步。

推想科技于2016年,是目前主要的AI医学影像公司之一,研发的AI产品涵盖肺部、胸部、脑卒中、骨科等疾病领域。目前,推想科技已经获得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尚珹资本、鼎晖投资等。推想科技已经与全球多家医院合作,辅助医生完成临床诊断。业内同类企业还包括图玛深维、汇医慧影、依图科技、域唯医疗等。

陈宽认为,医疗行业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非常需要进行学术监管,任何一个技术都需要层层验证和审批,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能落地,医疗AI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仍需大量的验证,以确定其什么情况下有效、能帮助什么样的临床场景提升效率和质量。

中国医疗AI参与者众多。2015年起,以推想科技、图玛深维、依图科技为代表的医疗AI创业企业获得数轮融资,阿里、腾讯、平安集团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相继切入,飞利浦、GE、西门子等传统医疗设备厂商也开始智能化转型。

经过数年发展后,医疗AI尚未达到医学核心,临床应用和商业化均未落地。在陈宽看来,医疗的核心痛点在于医疗效率和质量,AI产品的核心则是帮助医生提高诊断质量和工作效率,这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如今医疗AI是否面临落地困境?陈宽认为,目前医疗AI仍然处于持续推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其核心不仅在于系统化验证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包括临床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也在于评估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医疗行业和社会降低成本。

在陈宽看来,监管认证是医疗AI效益认证的第一步。2017年8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指出,医疗AI产品可以按二类医疗器械或三类医疗器械申报,后者具备诊断资格。这意味着,想要申报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经过产品定型、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申报、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等流程,目前,尚未有企业完成AI产品临床试验。2019年6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点及说明,列明审评关注重点和技术考量等,企业申报三类医疗器械上市在制度上已经具备条件。

“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一系列确实有临床价值的产品会通过验证,同时也会把一批伪人工智能概念的企业直接淘汰。”陈宽告诉财新记者,监管部门对医疗AI的认证非常重要,但不是最后一步。

更关键的验证来自于临床中的技术验证。目前,大量医疗AI产品进入三甲医院打磨和训练,但多数产品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陈宽介绍,获得专家认可和支持是医疗AI的成败关键,医疗AI企业通过与医院的合作获得反馈,帮助产品和技术改进。

“他(有些医生)觉得产品速度不够快,或者界面使用不方便,或者他需要在特定场景中实现AI的结合,比如科室主任希望对科室进行质量控制,检验医生的报告书质量等。”陈宽告诉财新记者,根据医生意见,AI企业会进行产品技术迭代和优化。

此前,医生对于AI产品的诟病集中于碎片化、同质化等问题,这推动了AI发展思路调整。陈宽介绍,推想科技目前的发展思路为“一横一纵”,“纵”即围绕患者和疾病诊断治疗全流程中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预后及健康管理,利用AI加速提效;“横”则是对不同病种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病等领域横向延伸。零氪科技此前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单病种、全链条”以及多病种扩展。

医疗AI落地,最终环节是付费方的验证。在陈宽看来,医疗AI的商业价值来源于降低医疗成本,这需要医疗AI实现卫生经济学效益。他举例,医疗AI可以在疾病早期进行监控和干预,避免疾病进展到成本高、治疗效率低的阶段,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谁将成为医疗AI的付费方?陈宽介绍,谁来付费取决于医疗AI产生的价值在哪里,在海外,医疗保险是医疗AI的最大付费方,在中国,如果AI对患者产生价值,则将由患者和医保对其进行覆盖,如果是提升医院效率和质量,付费方则可能是医院。

由于监管方、支付方等体系不同,医疗AI在海外市场落地速度快于中国,这也吸引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财新记者了解到,至今美国已经批准至少16款医疗AI产品上市。陈宽则称,推想科技已经与全球约数百家医院进行合作,包括数十家海外医院。

“我们在不同的国家寻找AI能解决的痛点。”陈宽介绍,一些国家医疗成本较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降低医疗成本,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数量少,人工智能可以提升诊断覆盖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