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日前,有媒体称从事移动转售业务的虚拟运营商阿里通信拟收回牌照,虽然在标题上下了功夫,但是正文中却只字未见,反而大谈行业“怪相”,留下了让人浮想联翩的“未完待续”四个字,一副“抛砖引玉”、“引蛇出洞”的手法,让人不明觉厉,摸不着头脑。
对此,笔者也联系到了阿里通信相关负责人,对方直接表示业务非常正常,对于这种说法直言“这不是造谣嘛”!
第一批试点虚拟运营商是在2013年底正式拿到试点牌照的,当时一方面发展民营经济,另一方面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在通信行业落地,虚拟运营商应势、应时而生。这类企业有个显著的特点:使用统一号段,前两年只有170号段;试点企业有42家,来自各行各业。于是,当时也有媒体戏称:虚拟运营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原因就在此,因为42家企业中极少有来自本通信行业的,几乎清一色的“外来军”。
既然是新业务,又是试点运营,前期的确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互联互通、实名制、时延过长等。这类问题的存在导致所有虚拟运营商在开展业务的时候,需要谨小慎微,摸着石头过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早期的时候三家运营商给其合作的虚拟运营商在短信信通对接上,正是由于时延过长,有的甚至超过2小时,导致几家不懂传统通信业务的虚拟运营商,前期试点短信业务时,遭到一些恶意用户群发短信,一个号码不到一小时竟发出去上万条短信,但是由于时延过高的缘故,虚拟运营商在2个小时后才收到账单,于是受到了很大损失。
并且,这不是个案,许多试点的虚拟运营商或因为时延过长,或因为互联互通等问题,前期在顶住各方压力的同时还是损失了很多。其实归根结底,不是因为移动转售业务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一项新业务在前期试点中各种系统对接繁琐、冗长、复杂,需要多方群策群力,并不是依靠几张行政令或者几百投诉就能瞬间解决的,这个需要各方合力,需要时间来解决问题。当然,这也正是试点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五一前夕,工信部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正式下发了首批15家正式商用牌照。可以说,正式商用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具有里程牌式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前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还标志着国内移动转售业务进入全新纪元,虚拟运营商2.0时代开启。即便如此,也会有人说部分虚拟运营商还是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整个产业而言,确实具备了迎接商用,全面转正的基础条件。大局如此,不能因为个别细枝末节而影响整体行业向前。
回过头来再看,虚拟运营商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五年半之久,试点期占了四年半,到底是不是一小部分人口中的“高开低走”呢?为了搞清楚“高开低走”,笔者还特意百度一番,百度百科给出的官方解释是:“高开低走是股市专业术语,是指股价指数在前一交易日收市点位以上开市,随着交易的进行,股价指数不断下跌,整个交易日都呈现下跌趋势。”反正一个字:跌。
那么,虚拟运营商真的如此不争气,一直走下坡路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先来看当前移动转售总用户数,截至2019年6月底,国内移动转售用户数已经突破9000万,直逼1亿大关。当然,这要感谢相关各方不断努力,为产业提供了充盈的码号资源,由于此事说来话长,在此不过多赘述。所以,用户数的道理很简单,用户新增仍在扶摇直上,至少在全国普及上,虚拟运营商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如此的用户数,意味着全国每15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使用虚拟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再来看移动转售产业近几年来的营运收入,其实说到总收入,一定程度上是跟其用户数有所关联的。毕竟,至少在语音、流量、短消息等传统通信业务上,收入是跟用户数直接挂钩的。从试点期虚拟运营商不过百万用户数,再到首次突破千万户,再到具体一家企业突破千万户,虚拟运营商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转售行业整体平均毛利率达到34.5%,较2017年提升10.8个百分点。已实现累计盈利的转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为36%,比2017年增长5.1个百分点。用户规模排名前20的转售企业平均毛利率为33.7%,比2017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一句话:大部分的虚拟运营商都是欣欣向荣,稳步增长。
如果非要给虚拟运营商加一个“高开低走”的帽子,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根源在舆论、在社会关注上。遥想2013年刚刚开展移动转售业务,业界一片期待之声,各种言论喧嚣尘上,多家企业将目标锁定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之上,本就是试点试错之期,却无缘无故被戴上了诸多不该有的帽子,承受了众多不该有的压力,在外界看来的确多少有点“高开低走”。然而,经过近6年多的发展,虚拟运营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务实、开放,卸下包袱,不断进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更是解决了全国数万人的就业,衍生出了更多创新业务,进一步繁荣了我国的通信市场。
前面说了,虚拟运营商来自传统通信行业的很少,多数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人士自然很清楚这些企业背景,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被一些舆论引导至不甚了解其背后企业。在此,简单列举一些名气较大的企业,例如小米、阿里、京东、迪信通、苏宁、国美、中兴、用友、海尔、海信、富士康、优酷、海航、联想、中国平安、民生银行等。这些名单我相信即便是普通消费者,基本上都会知道。既然这么多名企、大企都在开展虚拟运营商业务,又有15个人中就有1名消费者在使用,我们还担心这是虚假业务?
当然了,可能让消费者不放心的还是以上大企多数都是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国家队”在列。但是2018年国家已经正式放开国营企业、外资企业申请,只要符合条件、具备资质的都可以成为虚拟运营商开展业务。于是,我们前段时间看到,华数集团已经明确表态要申请牌照,这也是首个以国企身份申请移动业务的企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此项业务的先进性。并且,华数通篇内容直指5G,力争借助移动转售牌照串联起5G业务。
为何要提这些虚拟运营商的出身?我们看到,5G之前,我们通信行业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蒸蒸日上,运营商、设备商、光企业等日子都挺滋润,通信有效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而国内几个大的通信厂商只需要在通信圈内做好自己,就能将报表做的满意。然而,5G时代的到来,通信厂商服务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单纯继续在通信小圈子转来转去,一是投资过大不好回收,二是人与人的连接虽然在4G时代还未发挥全部力量,但是已经走到了需要变革的节点之中。一句话:通信行业需要发散出去,需要结合各个垂直行业,需要连接物,需要工业互联网,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前不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阐述5G当前挑战的时候,笔者觉得很有道理。她认为5G时代面对复杂的客户需求,运营商、设备商等与新兴客户之间存在较高行业壁垒,企业间融合融通,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运营商、设备商等提供的先进技术、产品等难以准确、有效地满足新兴企业的实际运营功能需求。换句话说,即便运营商、设备商等有技术、有产品、有能力,但是缺乏融合融通,不知道如何切入,而这也为虚拟运营商提供了绝佳机遇。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出身,虚拟运营商来自各行各业,母公司基本是所属行业龙头或者第一梯队企业,有着多年传统业务经验。日前,多家虚拟运营商已经成立全新部门,此部门就是与母公司在传统业务上进行对接,此为最好辅证。其次,虚拟运营商本身经过5年多的通信行业浸染,对于一些普通的通信类业务已是了若指掌,早已没有当年试点期的战战兢兢,反而换来的是当下的自信与从容。
一方面母公司主业做到龙头,另一方面本身具备通信业务,5G不正是服务各个垂直行业,不断为新兴领域量身定制服务吗?这些虚拟运营商企业本身就处于中间层,进可攻退可守,这也是为何一大堆企业又在扎堆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原因。为何只见声音未见落地呢?一是时间不到,二是申请企业太多,运营商需要慎重选择签约合作。不过,总有先行者,未来更多的“华数集团”将浮出水面。
还是来点干货,谈一谈虚拟运营商的创新业务。关于创新,笔者总结归纳了几个方面,主要围绕国际业务、物联网业务、可穿戴业务、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平台化运营业务等展开。国际业务有目共睹,国内四分之一以上的虚拟运营商企业服务着每年超百万的出境人群,今年还走出国门赴欧考察,力争进一步扩大国际业务建设。
而在物联网业务方面,虚拟运营商可圈可点之处甚多。2018年起,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虚拟运营商企业开始布局物联网业务。例如小米移动针对C端用户搭建IoT(物联网)硬件平台、联想懂得通信提供的“云管端软硬一体”的端到端解决方案、263移动推出的具备全球连接能力的物联网连接管理解决方案“263 IoT”、远特通信聚焦物联网业务领域提供开放SDK能力推出的远特卡盟前端营业服务体系、爱施德自主建设的IoT连接管理平台,北纬蜂巢互联推出的 “蜂巢物联”业务等。可以说,亮点颇多,不仅在C端,还是在B端,都收获了良好口碑。
而在其他三个方面,虚拟运营商也是颇有建树。在此篇幅所限,不做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单独联系。
所以说,轻易的将一个一路走来、来之不易的产业“任性”否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尽管现在自媒体当道,舆论松散,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但是不明就里的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来肆意践踏起步中的朝阳产业,是一种不得人心,必遭千夫所指。
移动转售走到今天,无论是监管部门一些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他们从一开始就一路呵护、培育、支撑我国的移动转售事业,为了虚拟运营商能够茁壮成长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可以说殚精竭虑。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也在背后默默的推动,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我国的虚拟式运营商事业发展到今天,有着他们色彩鲜艳浓重的一笔。
当然,总有一些纠结在“约谈”、“实名制”等问题上,客观而言,这是整体运营商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虚拟运营商之专属,任意百度即可证明。所以,虚拟运营商道阻且长,各种声音仍然不绝于耳,唯有自我蜕变和进化才能不断用实力和能量证明。加油,虚拟运营商!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