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各种高科技将改变智能医疗行业

医疗电子

431人已加入

描述

新技术应用正在打破医疗行业的限制壁垒,无论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方式、帮助进行高风险手术。而这些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纳米医学、虚拟现实、3D打印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而且,随着现代人口增长,医疗资源相对紧张。以美国为例,到2030年,预计将会有1.71亿美国人将患有某种形式的慢性疾病,而美国的医生短缺数量将会多达104900名。而新技术的出现无疑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医疗资源的紧张。

美国在线医疗保健网站发布一张信息图,突出显示了技术突破医疗保健领域障碍的情况。以下是技术影响该行业的五种方式,包括人工智能、纳米医学、VR、3D打印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人工智能将对许多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而医疗保健也不例外。而大部分医疗保健机构的高管已经在运营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年数据显示这些机构计划增加预算。

AI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包括:临床决策支持、人口健康、疾病管理、重新入院、医疗费用/健康计划、患者安全和质量、供应链管理和癌症护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诊断中风、眼病、心脏病、皮肤癌和其他疾病。

而在一项对医疗机构高管的调查中发现,在2017年,46%高管会在诊断支持方面运用AI技术,而2018年这个数据达到59%;在2017年,33%高管在人口健康方面运用AI技术,而到2018年增长到46%;在2017年,29%高管在疫病管理方面运用AI技术,而到2018年计划增加到42%。

虚拟医疗保健也叫做远程医疗或虚拟医疗,可以让患者和医生、护士或其他医疗专家使用视频会议或移动应用等技术远程触摸。许多患者也习惯使用可穿戴技术来监测他们健康状况的变化,也会跟医生分享这些数据。53%使用健康监测器或可穿戴健身追踪器的人表示他们愿意跟医生分享。

患者选择虚拟护理的主要原因是方便(33%)、操作简单(25%),还可以跟远程医生顺利接触(25%)。另一方面,许多人也担心这种方式的护理质量。而患者的角度来看,23%的受访患者表示跟医生或护士进行过虚拟医疗,而57%没有进行过的患者表示愿意尝试。

如果所有患者都选择虚拟医疗保健,而不是跟医生面对面接触,那么每年可以为美国医疗系统节省70亿美元,而节省的时间将“释放”37000名医生,去完成其他任务;而每个美国医生每次看病可以节省5分钟的时间。除了这些优势之外,VR提供的多感官、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让医生和患者双双受益:VR可用于在现实和低风险的模拟环境中训练外科医生。

在一项研究中,93%通过3D VR技术观察动脉图像的放射科医生在诊断脾动脉瘤时更有信心。MedStar Health在华盛顿巴尔地摩地区经营着10家医院,正在使用沉浸式VR耳机在模拟急诊室场景中,培训医护人员。VR为急性疼痛和焦虑症提供治疗潜力,帮助患者康复。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被证明,可以降低疼痛和焦虑水平并具有放松效果;而VR模拟器可以重建令人恐惧或创伤的环境和情况,以帮助患者面对负面情绪并面对恐惧。

因此,VR被认为是教学和治疗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工具,VR医疗保健服务市场预计在未来5年增长30倍以上,将从2017年的890万美元增长到2022年预计的2.85亿美元。纳米医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这项技术以1至100纳米的极微小“纳米级”单位控制单个原子和分子。换句话说,单张报纸的厚度约为100000纳米。

纳米医学主要用于有效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与传统药物相比,它在精确靶向和递送系统方面表现很好,可以对抗癌症等复杂疾病。到2025年,全球纳米医药市场的价值可能超过3500亿美元。自1995年以来,50款“纳米药”已获得FDA批准。

自首次亮相以来,3D打印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医疗保健行业中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更快的打造物体原型,比如个性化假肢,而成本却相当于其他材料的一小部分。3D打印的可定制属性,正在彻底改变器官移植和组织修复,甚至能够为烧伤患者生成逼真的皮肤。而3D打印的药丸可以为患者定制,一次涵盖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

而从2010年至2016年,美国拥有3D打印设备的医院数目增加了3200%,从2010年的3家增加到2016年的99家。最后且很重要的一项技术是机器人手术,各大医院都争相研究,这项技术允许医生执行精细和复杂的手术过程。通常,外科医生使用相机和机械臂控制设备,为他们提供手术部位的高清视图。根据梅奥诊所,这种方法一般会带来以下优势:增强准确度、灵活性和控制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由于可以实现微创,因此患者留疤不太明显。

而患者对于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态度,36%在知道优势前就表示愿意接受;56%受访者在知道优势后表示愿意接受。虽然新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仍然存在挑战,但带来的价值很明显,而且我们现在尝试的方面还只是一小部分,医疗行业还有更多新技术可以改进的机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