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困局者翻盘的机会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对于多数经销商来说,今年的终端市场确实是比较难过的。接下来何去何从?是很多人彷徨的现实。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只要努力做就能活下去。但今天似乎没有这么简单了。渠道碎片化,让经销商不知道生意从哪儿流走了。跨界打劫,令经销商不知道对手是谁。

传统巨头欧普、雷士、木林森、佛照、阳光,他们的份额确实增长了很多,也挤掉了很多厂家的份额。这是明渠的洗牌。

但像小米这样的跨界品牌,今年销售也在10亿以上,甚至扬言3年内销售额突破100亿,而且产品单一得令人瞠目结舌。

这样的对手令行业胆战心惊,不得不重新评估行业和自己的运营模式与商业模式。

由于终端经销商进货的持续低迷和看客心态,厂家终于坐不住了,使出浑身解数来化解危局。产地零售,就是多数厂家不得已而采取的应急手段(当然,不排除有些厂家本来就想彻底转零售)。

为了平衡既有经销商的利益,也为了更好服务消费者,厂家一般采取了与经销商分润的模式——当然,服务必须当地经销商去做。

更有洞察秋毫的厂家,发现经销商进货减少了,店面缩小了,挂样不全了,库存不想备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经销商把消费者带到产地来采购,工厂进行分润就行了。像圣嘉佰利、诺克、金达、宝辉、开元,这些知名企业基本都开始试行这种模式。

对于多数厂家来讲,这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模式——形势迫人啊!

对于商家来讲,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只要没风险就行。慢慢地,也就默认了厂家这种模式。所以,厂家在产地的展厅,渐渐超越了商家,越做越高大上了。甚至,灯饰、家具、软装、饰品一体化,也丝毫不足为奇。

这就是近两年来产地零售大事盛行的行业背景。

产地零售,对于大厂来说,运作较为容易,对于小厂来说,就很不理想了;对于中高端产品的厂家容易,对于低档的厂家就不容易了;对于产品线宽的企业比较容易,对于单品企业就比较难了。

宅配壹号的出现,正好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也为大批深陷困局、持续亏损、不知所终的中小经销商提供了翻盘的机会。你不用租大门面,也不用备大量库存,只要有人、有服务、有引流能力就能做生意了,岂不幸哉?!

当然,对于大批没有渠道、没有营销能力但产品做得还可以的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把生意做好,岂不也是幸事?

当然,天下钱赚不完,天下生意更是做不完。宅配壹号做不完所有生意,只能把与自己有缘的人的生意做好。这也是它自己的平常心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