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
国内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生,一方面是设备,这两个的人均数据和发达国家都有较大差距。医患矛盾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当前医患矛盾频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卫生需求与社会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所造成的供需失配。
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有高血压人口1.6至1.7亿,高血脂人口1亿,糖尿病患者9200万,脂肪肝患者1.2亿,平均每30秒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有一个人患上糖尿病,平均每30秒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肝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600亿元,因疾病而导致的生产力丧失,在2005至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元经济损失,这组数据触目惊心。重大疾病等发现以后再治疗往往得不偿失,“现在因病返贫的现象很严重,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为什么不把这个钱花来防病?如何进行防病是一个重要的科技问题。”
发展智慧医疗,利用科技来增加医疗资源利用率及供给量,是改善当前中国人均医疗健康资源严重不足的关键。从功能上大致可以把智慧医疗划分为:辅助诊断、辅助治疗、药物挖掘、健康管理与基因大数据等几个方向。
辅助诊断是当前智慧医疗发展比较好的领域,除了上述医学影像等辅助诊断工具,传统根据诊疗数据和医科知识搭建的专家系统在技术上也已经非常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IBM公司的沃森系统(Watson)。但IBM将沃森独立运营之后的表现并不好,这里有沃森这类智能专家系统本身的问题,例如数据不够足备,缺乏广泛认可的行业标准;也有IBM的问题,求大求全造成沃森系统过于复杂,商业化落地方案不够灵活,成本高昂让中小医院难以接受。
医疗机器人是辅助治疗的热门领域。市场上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很多,但真正投入到临床应用的很少。“中国医院的手术室(设备)还停留在80年代水平,医生就是站在手术室里,不吃不喝站十个小时,不能上厕所。助手可能更辛苦,他得一直抱着镜子,这个工作很苦,抱着镜子10个小时不能动,就得扶着这个镜头。
信息技术在外科手术上发挥的价值可能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借助计算机建模及辅助导航技术,华西医院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水平上越来越高,“通过重建骨盆坐标,实施微创复位、精准固定,我们帮很多生命濒危的患者恢复了活动能力。”
科技进入医疗领域也不是一帆风顺,医药行业毕竟性命攸关,如果没有伦理底线,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灾难。当前,有美国的科技公司表示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进行药物挖掘,把不同药物的组合效果在计算机上进行推演,以缩短细胞学实验的时间。该公司表示利用计算机模拟及基因测序,可以对癌症的重症患者进行精准医疗。
“如果在真正的学医和学药的人中间投票,应该至少有90%以上填不支持。”国家生物医药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兵对投票结果表示诧异,“医药跟普通电子器械或消费者产品不一样,这关系到人的生命,这样方法筛选出来的药物直接拿过来用到人身上,就把人当成小白鼠了,在医疗器械监管上,这是巨大的错误,如果这样的投票发生在国家医疗行业相关部门,那么部门负责人都会被勒令解职!”
智慧医疗另一个与伦理隐私相关的话题是个人医护数据管理。数据是智慧医疗得以发展的基础,但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保管和使用,是考验医疗设备从业者、医院及医疗监管部门的一个终极问题。事实上,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非常谨慎,虽然市场概念非常热,但目前国家药监局尚未正式批准任何一款标称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医疗器械可以应用于临床。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