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记”,用AI认识万千生命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AI开发者都是群什么人?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会立刻闪出一些画面:在科技公司高大上办公楼里游走的潮酷极客;面前摆放着八块显示屏的超级宅男;亦或是像钢铁侠一样挥舞几下就造出个机器人来回跑。

实际上,AI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及众多算法的模块化,已经使得深度学习方法得到了特别广泛的应用,开发者群体也格外丰富多样。比如我们遇到的第一位AI开发者,就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生物学家。

该团队研发的产品,是一个名为“生物记”的人工智能平台,能够自动识别出图像中的动植物。

之所以有此创意,源于研究者林聪田的切身工作体会。在他看来,大数据时代,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难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大量的生物数据积累还只能依靠人工来收集和分类,常常需要背着长焦相机行走在深山野外,小心翼翼地拍摄和分辨野生动植物,再对照资料逐一记录。工作辛苦不说,效率也难以满足科研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分类学专家越来越少,大量生物标本、照片等研究材料的难以得到专业鉴定,影响数据标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会影响研究的结果;

另外,公民科学逐步兴起,大众对动植物的兴趣却与日俱增,不仅学生们需要科普教育,大人们也很爱凑热闹,遇到稀奇古怪的生物就上社交网络求专家鉴定,还捧红了“博物君”“水族馆男”等不少网红。

通过公民科学产生的大量数据也被应用于科学研究,迫切需要能够自动识别生物的公共平台,保证公民科学数据的可用性。

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直关注技术进展的林聪田,在2017年开始通过百度大脑开放平台,将定制化训练和服务平台EasyDL,引入到了生态学研究当中。

目前,已经能识别鸟类、蝴蝶等生物类群。尤其是在鸟类识别上,“生物记”的top5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能够识别一千二百多种鸟类。 

专业的研究员们,野外作业时带上“生物记”,直接拍摄记录就能够完成野外观测工作,不需要再繁琐地手动记录各种信息。而普通的个人爱好者也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自己拍摄到的神奇物种,获取相关知识。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记”会给出物种匹配程度,还能直接在线向专业的生物学家求助。

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正在变得“智慧”起来。AI让生命更美好,或许正是如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