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案过程当中的一些数据和结论阐述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7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IMT-2020(5G)推进组联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年(暨第七届)IMT-2020(5G)峰会在北京开幕。为期两天的峰会以“5G商用 共赢未来”为主题,邀请工信部领导以及数十家国内外主流移动通信和行业应用单位专家500多人参加会议,集中探讨5G技术、标准、试验、产业等最新进展与趋势等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网优研发部总经理周胜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高兴收到信通院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IMT-2020峰会,也感谢孙总的介绍,就像孙总提到的,之前都介绍了测试的技术和测试的方案,包括刚才张博士提到的测试方案,包括设备厂家提到的测试设备,最终还需要看看结果。

为什么咱们这个峰会最后一个环节是5G测试,所有5G商用的基础还是需要网络有足够好的性能,这些都必须通过测试体现。

当然有一个情况就是,5G测试就像5G本身技术的发展一样,也变化特别快。今年5G的变化从5.17到6月份商用牌照的发放,实际上变化也带来了对外场测试的一个调整和变化。

由于这个材料准备的时候,我们还在测试过程当中,所以测试的结论或者数据也只是测试过程当中的一些数据和结论,仅供在座各位专家参考。

截止到6月份,新的测试结论已经有了新的变化,目前正在准备相应的分析,所以我在这提前作一下说明。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移动在整个IMT-2020总体推进组的一个指引下,我们自己也有一个总体规划和布局。从前期的策略制定到技术研究再到标准研制和试验,现阶段就是促进产业成熟的一个加速期。这个就是测试的一个重要作用。

规模试验具体的布局前期已经有相应介绍,在这就不多说了。

中国移动自己牵头的各部门围绕测试内容、围绕无线网、终端、核心网、传输、业支,端到端进行了一些编制,大概总共编制了60多本测试方案,测试案例数超过了2万个,通过6条测试线、“12个面向”的测试体系,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比较严格的测试体系。

前期在写这个材料的时候,是截止到4月底当时的一个数据。那个时候正在进行冲刺,从定点测试到遍历测试的一个过程,当时NSA无线网完成了40%,这是4月份的进度,后来由于商用加速,所以整个测试也重新调整了计划,加快了测试的过程。

SA的核心网当时完成了20%的用例,属于F30,这是相应的一个内容。

在过程当中,我们有这样一些结论,测试数据只是一个过程数据,我反复强调。在外场下行这一块,基本上各个厂家的匹配下来基本上都在1个G左右,上行的峰值速率在90多M,因为这是一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调优,这也是后期设备厂家和终端厂家要不断优化调整,呈现一个更好更成熟的网络的过程。

有一些配对需要加速互通,这儿就不多说了。

在核心网这一块,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相应业务能力,异厂家的测试截止到6月份基本上也都完成了,业支这一块和4G保持一致。

对于SA主要测试结论有这样几个。

第一个,还是属于初期,确实需要端到端进一步加快推动。目前只有华为海思一家在5月初的时候具备演示能力,然后在SA的F30这一块峰值数据可以达到1.64Gbps,上行数据可以达到170Mbps以上。在核心网和业支这一块,我们各个厂家都有一个计划,目前各个厂家都是按照计划往前推进。

有一些特殊场景,比如高速在番禺段完成了首个2.6G NR高速场景验证,填补了5G高速场景空白。优化措施,通过波束赋形、预置窄波束、快速切换、频偏补偿、信道测量等技术,克服了高速场景的多普勒频移、高速场景信道变化快等困难。指标情况,切换成功率100%,零掉线率,整个吞吐量符合原先的预期。

在时延这一块,5月份拿到4月底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后,当时来看这个时延相对来说比LTE缩短了10个毫秒,但是比原先的预期大一点,还是有提升空间,符合预期,但是还可以做进一步的优化,也是后期各个厂家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室外覆盖室内,因为我们认为在5G里面室内的覆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大量的业务发生在室内,在室外覆盖室内里边,宏站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室内覆盖,但是随着覆盖深度加深,比如穿透两堵或者三堵墙以后,终端上行功率是最先受限的,然后上行速率先于下行到零,掉话点RSRP约-124dBm以下。

在室内覆盖我们也选择了某一个测试场进行测试,下行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29Gbps,单PRRU可覆盖300平米以上。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掉话点和PRRU之间是无墙体阻隔的,这个也是将来网络优化要关注的一个点。

在NSA用户面分流测试,用户面分流的用户平均速率高于用户面不分流。但是因为下行速率比较大,所以下行体现并不明显,但是上行增益相对明显一点,可能对后期网络做优化,尤其室内优化的时候,我们可能要考虑不同的策略来看5G和4G怎么样进行更好的一个协同。

在道路遍历性测试里面,覆盖站间距320米条件下,下行平行速率可以达到600Mbps以上,一般城区基本上是在460Mbps以上。连续性覆盖相对来说比较好,这一块需要真正的业务去做检验,这上边将来网络真正做了以后,还可以做进一步的优化,空间还是有的。

最后这块还是会涉及到功耗,功耗这一块因为我们肯定是5G要比较高的,这一点在前期有各种各样的测试数据,我这儿也不延伸了,基本上结论大概就是单站的功耗是4G单站的2.5到4倍之间,这块我们判断主要还是在AAU,这一块可能对后续网络的规划、设计、优化都会造成相应的影响,比如配套。这一块我们和其他包括像电信、联通的几个运营商一起,和铁塔一起会商量怎么改造这个站。

在这我再次强调,根据前期4月底的一个测试结果分析了一下现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实验环境的准备,实验资源的保障,测试工具的支撑和产业的成熟度。

实验环境这一块,确实是按照19站进行连片的一个区域,其实是不太稳定的,对实验进度存在影响,这个也是后期又做了相应调整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实验资源保障,内部有一些调整,以及测试人员、测试资源的紧张。

第三个就是测试工具,在4月底、5月初的时候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特别是高通的芯片,它的软件不能及时地输出有效数据,影响测试进度和结果分析。

另外就是产业成熟度上面,NSA这一块,我们认为各厂家的算法性能还有大规模天线组网等等还是需要做进一步的验证。从4月底的测试结果来看,爱立信和诺基亚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包括像和芯片的外场测试需要进一步优化,然后对SA、NSA共模支撑以及1900的锚点是移动特有的需求。当然这个意见提了之后,他们随着过程在做相应的优化。

芯片和终端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功耗,一个是不稳定。

SA这块因为标准还在不断调整,所以我们现在也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跟进,核心网侧因为厂家和标准的对应关键功能的支撑还存在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我想说的就是,这只是一个过程量,这些过程只是影响进展的一部分。因为测试的目的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提高,我们希望我们自己也做一些测试工具,不断地使得整个产业做相应的一个带动。

最近设计院也做了扫频仪代工的招标,也欢迎友商积极参与到这个招标过程当中去。我们也希望通过后期外场测试促进扫频仪不断的完善。

后期会逐渐推进和海思、高通相应模组的沟通,我们最终是希望这个测试能够跟整个的测试平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对将来网络优化形成相应的支撑。

最后,相比4G,5G这块实验的复杂度、时间的紧迫性,因为大家也知道商用牌照已经发放,包括内外部的困难远远比4G要高得多,因为前期4G我也参与到了规模实验的组织里边。

第二个,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方式,中国移动作为6月份的攻坚行动加快测试进展,据我所知目前杭州等等已经完成了像MU-MIMO等的测试,基本上测试数据比我刚才提到的有大幅度的更新,最新的数据以更新后的数据为准,这个只是一个过程量。

最后就是杨杰董事长6月份在上海的大会上提到的,中国移动将会全面实施5G+计划,通过开放型的生态体系推进5G的产业合作,创新5G的商业计划,实现5G+共赢未来。

我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也是希望和产业界的同仁,特别是能够坚持坐到现在的各位专家共同推进5G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