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磁学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消耗积分:1 | 格式:pdf | 大小:0.15 MB | 2020-07-07

向日葵的花季

分享资料个

  “Electricity”(电)这个单词起源于希腊文的“琥珀”。中国西晋时期,《博物志》中也有摩擦起电的记载。电和磁的利用跟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电学和磁学的研究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学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静电学的发展

  自1660年盖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后,电现象的研究变得可行了。1720年,格雷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发现了导体的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他分别称之为松脂电(即负电)和玻璃电(即正电),并由此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莱顿瓶的发明使得电现象的研究更加深入。富兰克林发现了尖端放电,发明了避雷针,研究了雷电现象,并从莱顿瓶的研究中,提出了电荷守恒原理。后来康顿在1734年用电流体假说解释了静电感应现象。至此,静电力基本特性、电荷守恒和静电感应这三条静电学基本原理已经建立。 1760年,D·伯努利首先猜测:电力会不会也跟万有引力一样,服从平方反比定律?1767年普利斯特利猜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与引力规律有相似的特点。1785年,库仑利用扭秤试验总结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库仑定律不断经受着实验的检验,目前已经成为精确的实验规律之一。

  稳恒电流的研究

  18世纪末,意大利学者伽伐尼和伏打的研究使得电学从静电领域迈向电流领域。伽伐尼是一位解剖学教授,1780年9月的一天,他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电效应。伽伐尼的发现引发了欧洲各国研究动物电的热潮,意大利的自然哲学教授伏打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发现伽伐尼的神经电流说并不正确。他拿来一只活青蛙,用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弧叉跨接在青蛙身上,一端触青蛙的腿,一端触青蛙的脊背,青蛙就会抽搐;用莱顿瓶经青蛙的身体放电,青蛙也会抽搐,说明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弧叉和莱顿瓶的作用是一样的。可以说,这些现象是外部电流作用的结果。后来,在伏打的外部电(金属接触说)和伽伐尼的内部电(神经电流说)之间出现了长期的争论。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伏打继续进行了大量实验。他比较了各种金属,按金属相互间的接触电动势把各种金属排列成表,其中有一部分是:锌一铅一锡一铁一铜一银一金(一石墨)。只要将表中任意两种金属接触,排在前面的金属必带正电,排在后面的必带负电。这样,伏打一举就全面地解释了伽伐尼和其他人做过的各种动物电实验。1800年,伏打进一步把锌片和铜片夹在用盐水浸湿的纸片中,重复地叠成一堆,形成了很强的电源,这就是著名的伏打电堆。把锌片和铜片插入盐水或稀酸杯中,也可以形成电源,叫做伏打电池。伏打电堆(电池)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使人们有可能从各方面研究电流的各种效应。1821年塞贝克发明温差电偶,电源性能更加稳定了。从此,电学进人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研究电流和电磁效应的新时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