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日科技LED灯丝胶的优势

今日头条

1111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LED产业的不断进步,LED产品日益朝着精细化及完美化方向发展。不仅要满足提高LED灯丝制造工序的能力和制造效率,同时又要保证LED灯具高可靠性、高通光量的需求。于是,同时兼顾以上要求的工艺及技术越来越“吃香”,价值日益凸显,LED灯丝胶封装就是这样一种工艺。在五星级商务酒店、高档豪华住宅等室内照明场所,都离不开LED灯丝的影子,其广泛应用于水晶吊灯、蜡烛灯、球泡灯、壁灯等LED照明产品。

LED灯丝胶,即为LED灯丝点胶工艺设计的高触变双组分有机硅加成固化封装材料。简单组成为,A组分:乙烯基硅油、高触变填料、对玻璃基板粘结改善剂等;B组分:含氢硅油、加成反应催化剂、消泡剂、固化速度调节剂等。A、B组分按1:1或厂商指定比例混合后,经真空脱泡、点胶、预烘烤固化、长烤固化,完成封装过程。A组分中硅胶与触变填料的分散是灯丝胶性能保证的关键点。

与晨日科技前面讲到的COB封装胶、围坝胶等灌封胶流动性质完全不同,LED灯丝胶封装工艺要求点胶后即时定型,预烘烤60-80摄氏度时无形变,直至固化完全而保持初始点胶尺寸外型。因点胶工艺简单易行,成为多家厂商直接采用的方式,此外,其它实践方案的探索也在进行中。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LED灯丝胶即时定型的特性在材料学上体现为高触变性。即高剪切力施加时(点胶时)可像普通流体一样流动,而剪切撤离后(点胶完成)立即像固体一样停止流动。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材料界一般采用在普通胶水中添加触变剂而获得触变性能。

触变性能(TI值)与高分子材料流动性能、触变剂的添加量、触变剂的粒子尺寸、触变剂在胶水中的分散程度有关,均一性与一致性是配制触变材料控制的难点。再有,LED封装应用要求封装胶水不能因添加一定量的触变填料而过多损失透光率,一般透光率要求保持在80%以上。

LED灯丝胶的基本指标:

触变性:点胶后即时成型、室温及烘烤温度条件下形变率<2%

固化后光透过率:>80%

固化后硬度:shoreA 70以上

冷热冲击(-40℃*30minà100℃*30min300循环):无失效

高温老化(80℃*1000hr):光衰5%以内

晨日科技LED灯丝胶优势:

晨日科技成立于2004年,16年电子封装材料领域的深厚积淀,向来非常注重LED产业的发展,早在2012年就成功开发出荧光果冻胶围坝胶等,并成功获得了LED一体化封装工艺及材料相关发明专利,市场占有率不断突破,2016年,晨日科技灯丝胶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灯丝胶领域的品牌佼佼者,广大客户品质首选。

晨日科技生产的单组份,如WB-43-2,WB-43-5,双组份,如WB-45A/B,WB-46A/B及WB-49A/B等高触变性硅胶,采用全透明基板材质配合全新360°点胶封装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球泡灯的封装,集成高压驱动,保证电源功率因数最大化,灯具成本最小化。360°高品质发光立体光源,显色指数90以上,光效110im/w以上,光学性能良好,感受原生态的“白炽灯”光环境。能够通过冷热循环冲击,回流焊测试,紫外测试等老化测试。

触变稳定,附着力好,耐温性好等众多优点集于一身,是LED灯丝球泡灯封装的不二首选。

WB-43-2  &  WB-43-5

单组份高触变性硅胶,本产品附着力好,强度适中

可单独使用或混合荧光粉进行条形封装,自成型高度高温后不坍塌

稳定的光学性能和低光衰,提高光效

固化后能通过冷热循环冲击,回流焊测试,紫外测试等老化测试

可用点胶机画出各种立体形状,得到各种发光角度,常用于硬质LED灯丝球泡灯的封装。

WB-45A/B

双组份高触变性硅胶,本产品附着力好,强度适中

可单独使用或混合荧光粉进行条形封装,自成型高度高温后不坍塌

稳定的光学性能和低光衰,提高光效

固化后能通过冷热循环冲击,回流焊测试,紫外测试等老化测试

可用点胶机画出各种立体形状,得到各种发光角度,常用于硬质LED灯丝球泡灯的封装。

WB-46A/B

双组份高触变性硅胶,本产品附着力好,强度适中

可单独使用或混合荧光粉进行条形封装,自成型高度高温后不坍塌

稳定的光学性能和低光衰,提高光效

固化后能通过冷热循环冲击,回流焊测试,紫外测试等老化测试

可用点胶机画出各种立体形状,得到各种发光角度,常用于15mA以上大功率LED灯丝球泡灯的封装。

WB-49A/B

双组份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主要适用于LED点光源的一体成型封装;

黏度适中,成型性好,容易注胶

固化快,粘结性好,固化后光滑、饱满、不坍塌;

耐热性优良,可长期耐260℃以上高温,不裂胶不硬化不黄变。

更多有关晨日科技灯丝胶的参数信息,敬请关注晨日官网,晨日科技灯丝胶将不断升级,继续完善,创新研发,真正做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更精准的服务。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