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充电管理 IC,都是按照充电电池的充电特性来设计的。充电电池根据充电介质不同,分为镍氢电池,锂电池等。由于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所以目前在各种手持设备和便携式的电子产品中,都采用锂电池供电。 由于锂电池的充电特性。充电过程一般分为三个过程: 1、涓流充电阶段(在电池过渡放电,电压偏低的状态下) 锂电池一般在过渡放电之后,电压会下降到 3.0V 以下。锂电池内部的介质会发生一些物理变化,致使充电特性变坏,容量降低等。在这个阶段,只能通过涓涓细流缓慢的对锂电池充电,是锂电池内部的电介质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状态。 2、恒流充电阶段(电池从过放状态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在经过了涓流充电阶段后,电池内部的电介质可以承受较大的充电电流,所以这个时候外部可以通过大一点的电流对锂电池充电,以此缩短充电时间。 这个阶段的充电电流一般靠充电管理 IC 外部的一个引脚外接一个电阻来决定。阻值大小则根据充电管理 IC 的 datasheet 上的公式来计算。 3、恒压充电阶段(已经充满 85%以上,在慢慢的进行补充) 在锂电池的电容量达到了 85%时候(约值),必须再次进入慢充阶段。使电压慢慢上升。最终达到锂电池的最高电压 4.2V。一般来说,锂电池都有一个 BAT 的引脚输出,这个 BAT 是连接到锂电池端的。同时这个引脚也是锂电池电压检测引脚。锂电池充电管理 IC 通过检测这个引脚来判断电池的各个状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