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芯片来了!“人民神车”造“人民芯片”,汽车芯片国产化强势推进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公开表示,正在加快推进“强芯”战略,五菱芯片也首次对外亮相,企业力求在十四五期间GSEV(全球小型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车型芯片国产化率超90%。

五菱芯片是一颗什么芯片?

上海通用五菱在官宣中指出,计算芯片占车用芯片的比例约为40%,类似于电脑的CPU。通过联合技术攻关,现在,五菱计算芯片相关参数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五菱芯片是一颗MCU芯片。上汽通用五菱还表示,其在5G 通讯芯片、存储芯片、能源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联合国内优秀合作伙伴共同突破核心技术,加快芯片国产化步伐。
 
五菱

图源:上汽通用五菱

 
从目前来看,此次五菱芯片的国产芯片合作方应该是芯旺微。这颗五菱芯片采用了基于ChipON自主研发的KungFu32内核架构处理KF32A15X系列。据芯旺微官方介绍,该处理器采用3级流水线,16位/32位混合指令集,KF32A15X最高主频为120Mhz,Flash达到512KB。同时,ChipON还自主研发了开发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C编译器和仿真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芯片到工具链的全自主。
 
KF32A15X从2019年量产以来,在T-BOX,汽车灯控系统,汽车BCM,空调面板等车身车载电子控制ECU单元上实现了应用。
 
据笔者了解,这次是多方共同合作,从产品规格定义、测试验证、小批量上车,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才保障了大批量的产品稳定上车。
五菱造芯片并非是以全部自研的形式,而是选择与供应链厂商合作。五菱表示,他们的“强芯”战略,是从场景出发定义芯片的功能需求,从用户体验出发定义芯片的性能参数。强化与国内半导体生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零部件供应商、国产芯片厂家三级联动,制定适合上汽通用五菱车型的国产芯片新技术架构和方案,突破国产芯片适配性和稳定性技术瓶颈,同时,与芯片厂商、零部件厂商同步开展质量验证,提升芯片的通用性、经济型和可靠性。

五菱为什么造芯?

从大背景来看,在汽车缺芯和芯片国产化的驱动下,国家一直在推动国产汽车供应链的发展。
 
今年初,我国发布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手册》将促进汽车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广优秀的汽车半导体产品,促进汽车企业与半导体企业的沟通对接。
 
据悉,《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收录了59家半导体企业的568款产品,覆盖计算芯片、控制芯片、功率芯片、通信芯片等10大类,53小类产品,占汽车半导体66个小类的80%,其中已上车应用的产品合计246款,占收录产品总数的43%。《手册》还收录了26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1000条产品需求信息。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手整治汽车芯片渠道乱象。9月10日,依法对上海锲特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诚胜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誉畅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汽车芯片经销企业哄抬汽车芯片价格行为共处250万元罚款。可以说,国家在芯片国产化、供应链渠道方面都拿出了实际行动予以支持。
 
五菱

图源:五菱汽车

 
从五菱自身来看,不仅能够通过定制化芯片满足自身需求,又可以与芯片厂商进行合作的深度绑定,在推进国产化的同时,还有利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另据了解,目前一批国产汽车厂商也都在“造芯”,而五菱是开始得比较早的车厂。

车厂造芯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终端厂商自研芯片已经有不少,例如在家电行业,格力成立珠海零边界公司、投入500亿元研发芯片,据了解格力研发的芯片覆盖到MCU、功率器件等,其自研芯片的年产量达到1000万片。但即便是这样,家电企业也不可能自研所有芯片。
 
而在汽车领域,传统汽车的芯片用量在500-600颗,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的兴起,使得汽车芯片用量增加到1000颗以上。汽车芯片包括了MCU、CPU、功率器件、传感器芯片等,平均来看,车用MCU的用量在100颗左右。IC Insights预测,车用MCU销售额在2023年将达到81亿美元的规模。
 
因此,五菱造芯只会是部分芯片做定制化,并且从目前来看也是以合作研发为主。终端厂商对于上游芯片的延伸,也可以通过投资等方式进行。例如,小米最近投资了车规级芯片厂商云途半导体,华为、小米都投资了国产PHY芯片厂商裕太微电子等等。
 
小结:

据统计,上汽通用五菱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在2020年市场占有率高达51%。宏光MINI EV市场占有率达到43%,被称为“人民的代步车”。上汽通用五菱也一直在致力于提升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此前,电子发烧友网也报道过,宏光MINI EV采用了多家国产厂商的MCU、存储芯片等。
 
此番五菱造芯只是开始,根据五菱的规划后续还将有一系列芯片,它们都会是推进与国产芯片厂商合作、推进芯片国产化的重要举措。

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黄晶晶,微信号kittyhjj,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发邮件到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