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在港股IPO获得批准,计划募资10亿美元。不过,商汤方面并没有正面回应这一传言,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早前还有消息透露,商汤科技或将A+H上市。商汤在今年8月27日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然而这其实是“AI四小龙”中最晚递交招股书的公司。旷视早在2019年8月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后续一直没有下文;直到2021年3月,科创板披露旷视递交IPO申请的消息,并在9月完成过会,如今距离上市一步之遥。
依图科技是AI四小龙中率先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的,而1个月后,2020年12月云从科技也向科创板递交了招股书。然而今年6月30日,依图主动申请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而是云从在7月成功过会后,距离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AI公司在近一年内扎堆寻求上市,从这些公司的招股书中,却能发现国内AI行业在近几年的一些困境。
AI公司的共同困境,商汤未能幸免
AI公司亏损的事已经被讨论得足够多了。经过了数年的发展,AI公司的商业落地进程依然称不上理想,持续几年的AI热潮过后,市场开始冷静下来,AI赛道的泡沫逐渐褪去后,如今公司融资也愈发困难。
来源:商汤科技招股书
根据商汤的招股书,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6亿元、34.46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6.5亿元。在此期间,毛利率还在不断提升,2018年到2020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6.5%、56.8%、70.6%,2021上半年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73%。
即使毛利高达70%,商汤依然未能逃过巨额亏损的命运。2018年、2019年、2020年,商汤分别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2021年仅上半年亏损也达到37.13亿元。
对照另外几家AI公司的数据,以旷视为例,其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13.91亿元,净亏损分别是28亿元,66.39亿元、33.27亿元。在今年上半年,旷视虽然迎来了营收同比大涨,但亏损依然未有收窄迹象:上半年营收6.69亿元,同比增长91.27%,但净亏损高达18.58亿元。
在招股书中,商汤表示相信未来的收入增长取决于开发新技术、增强客户体验、制定有效商业化战略、有效成功竞争以及开发新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但他们也表示,预期伴随公司继续扩大业务及运营以及投资于研发、通用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及地域扩张,成本和开支在未来将会增加。
AI技术同质化的趋势下,其实也在迫使AI公司投入更多资源保持自己的优势,这从研发投入上能够体现出来。
商汤在2018-2020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而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分别高达45.9%、63.3%、71.3%,可以看到研发开支金额和占营收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在2021年上半年,商汤的研发开支达到17.72亿元,这个数字甚至高出同期营收7.3%。
不过,商汤从2014年成立至今,总共完成了12轮融资,总金额达到52亿美元,这是商汤能够持续“烧钱”的底气。根据招股书上的数据,目前商汤的现金流充足,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89.26亿元。
关于募资的10亿美元款项,商汤在招股书上表示,会有60%用于提升研究和开发能力,包括扩大公司AIDC算力、加强AI芯片设计能力和开发自由AI芯片解决方案、提升AI模型相关能力;15%用于业务拓展;15%用于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10%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但面对未来可能更高的研发支出,上市是目前逐渐降温的AI公司最好的融资渠道。
AI视觉市场份额国内领先,自动驾驶和元宇宙会是未来的增长点?
根据沙利文报告,以收入排名,2020年商汤科技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以及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
从营收结构上来看,商汤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其中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是商汤目前的主要营收来源,两项业务共占总营收的80%左右。
从业务收入趋势来看,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在近几年不断提高,从2018年的28.6%提升至2021年1-6月的47.6%。而智慧生活占总营收比例下滑明显,2018年的数据为17.8%,到了2021年1-6月这个数据降至8.9%。智能汽车业务收入稳定增长,但在目前汽车智能化需求逐渐提升下,未来有机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7年,商汤成为本田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拥有累计30余家国内外车企客户,并被选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商汤表示,在未来数年内,他们会向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其“绝影智能汽车平台”产品。
除了智能汽车,商汤在近期大热的元宇宙概念上也有所布局。
招股书显示,商汤SenseMARS软件平台是元宇宙的技术赋能平台,其搭载包括感知智能、決策智能、智能內容生成(包括AR/MR及软件智能体)及其他基础设施(如云引擎等)等功能,并与手机厂商、半导体制造商、移动应用开发商及游戏开发商合作,共同构建多层基础设施。
目前通过SenseMARS平台,商汤已经有不少应用落地案例:故宫藏品通过AR线上呈现;打造三体线下沉浸式体验馆;打造大型线下嘉年华Bilibili World2021的虚拟体验空间;杭州西湖沉浸式AR导览;2022亚运会智能视觉技术供应商,提供多种AI、MR应用。
招股书中透露,2018年某公司的一款元宇宙应用程序中采用了基于SenseMARS打造的虚拟化身。
当然,对于元宇宙,目前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但现实是,元宇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落地,并且业界还没一个明确的元宇宙定义。重要的是,对元宇宙这个概念,资本狂欢的现状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疑问,或许元宇宙就如同前几年的AI行业一样?
写在最后:
AI这个行业发展到如今,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以及终端厂商都已经逐步入场,并依靠自己在应用场景上的优势后发制人。专注于AI的公司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发掘出或体现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又或者是如何加速定制化产品落地过程,加快应用脚步,会是“AI四小龙”共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