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入旗舰市场后,联发科又以天玑8000系列打入高端智能手机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联发科的天玑9000顶级旗舰芯片已为大家所熟悉,其以冷静输出的特性,被多家智能手机厂商的旗舰机型所采用。近日,联发科再次乘胜追击,发布天玑系列5G移动平台新品:天玑8000系列,包括天玑 8100和天玑 8000,为高端5G智能手机带来先进的网络连接、显示、游戏、多媒体和影像技术。
 
天玑8100与天玑8000 5G移动平台均采用台积电5nm制程,拥有出色的性能和能效表现。两款平台都采用了八核CPU架构设计,天玑 8100搭载4个主频高达2.85GHz的Arm Cortex-A78核心和4个Arm Cortex-A55能效核心,天玑8000的Cortex-A78核心主频则为2.75GHz。两个平台都采用了Arm Mali-G610 六核GPU,搭载MediaTek HyperEngine 5.0游戏引擎,支持四通道LPDDR5内存与UFS 3.1闪存,可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天玑8000系列通过平台的全局能效优化,为用户带来流畅且稳定的高帧率游戏体验,其低功耗特性为终端的持久续航和温控奠定了扎实基础。

天玑

 
天玑 8000系列集成MediaTek第五代AI处理器APU 580,在多媒体、游戏、影像和视频等全场景应用中提供高能效AI算力。天玑8100与天玑8000两款平台都搭载Imagiq 780 图像信号处理器,处理速度高达每秒 50 亿像素,高性能ISP将为终端提供更快、更清晰的拍照和视频拍摄体验。
 
在发布会的媒体采访环节,MediaTek 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俊宏、产品行销总监何春桦、技术规划总监李俊男等接受包括电子发烧友网在内的访问,回应了诸多产品和业界关心的话题。
 

天玑8000系列定位高端手机,承袭天玑9000设计

天玑8000系列和天玑9000的定位明显不同,后者定位顶级旗舰,前后定位高端市场。联发科高管表示,我们有一些设计承袭了天玑9000,目的就是让整个高端市场消费族群可以在游戏、影像、屏显、通信上享受跟旗舰一样的体验。
 
“定位的初衷,最重要的就是用户体验。比如我们常用轻载、中载、重载这些场景去看用户体验,这些场景可能包括刷屏、拍照、拍视频、游戏等等,我们会去分析这些场景下,不同的族群更关注的体验是什么。打个比方,天玑9000是用最顶配,各领域所有最先进的技术,去实现最重载场景下极致应用的挑战,天玑8000系列则是关注日常的体验,我们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打造满足各自需求的产品。”联发科高管分析。
 
在技术特性上,天玑8000系列继承了天玑9000的Imagiq 7.0优异的架构,让它可以拥有更强大的Video HDR的能力,让消费者可以抓取更大的动态范围。让消费者不管是在预览还是在录影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最全面地想记录下来的最诱人的画面,强调的是“所见即所得”这一类的需求。
 
其次,天玑8000系列因为继承了Imagiq 7.0架构,还会拥有更好的功耗。在拥有高性能的同时,在录影的时候,还能减少发烫的问题,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录影或相机的体验。

优异的功耗表现,并非只来自先进工艺

虽然联发科的天玑9000和8000系列都采用台积电的先进制程, 不过其芯片优异的功耗表现不是仅来自先进的制造工艺。联发科高管表示,其追求的是全局能耗效优化技术。
 
具体来说,就是在优异的制程架构下,在产品设计时运用了更好的系统架构,和更好的IP设计。例如,第五代APU,在苏黎世AI能效评比当中获得了第一名。游戏部分,HyperEngine 5.0游戏引擎,可以提供稳定、低功耗的游戏体验,这也是一个省电的技术。在Modem部分,5G UltraSave,可以让大家在使用5G时,不用担心通信功耗,不管是在高负载、低负载,联发科都有相对应的技术可以让5G功耗降到更低。还有一个技术是Imagiq ISP,用户在录制视频的同时,比如4K30帧之前会有很多温升的问题,现在能够控制得更好。局部IP的优化统合成“全局优化”,可以让消费者在轻载、中载、重载的日常使用上,都可以达到最好的功耗体验。
 
由于天玑9000或者天玑8000系列,都拥有一个很好的功耗“基础”,因此,智能手机客户在采用不同策略设计旗舰或高端机型时,能够做更多的优化。
 

天玑系列布局方向

去年随着天玑9000顶级旗舰芯片的推出,打想又了旗舰手机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天玑9000正是直击旗舰手机的功耗痛点,以降低功耗、冷静输出脱颖而出。联发科高管表示,天玑9000是我们旗舰市场树立的一个新的标杆。在高端和旗舰市场,我们还是要靠“团战”的概念,我们的产品布局打的还是“组合拳”。我相信在天玑9000和天玑8000系列的部署下,市场的格局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在高端和旗舰市场,联发科MediaTek会一步一步扎实的稳步前进,未来会陆续推出新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