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汽车应用的反激式开关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InnoSwitch3-AQ 代表了反激式控制器的最高集成度,使汽车电源具有最少的组件数量和最小的 PCB 面积。该器件的高效率使其很容易满足汽车行业苛刻的热要求。

Power Integrations 的新型 InnoSwitch™3-AQ 采用表面贴装 InSOP 封装,是一款符合 AEC-Q100 标准的反激式开关,具有集成的 750V MOSFET 和次级感应。新的汽车认证器件系列适用于汽车 EV 应用,例如牵引逆变器、OBC(车载电池充电器)、EMS(电源管理 DC/DC 总线转换器)和 BMS(电池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由一系列功能块组成,如图1所示,特别是图中橙色块是推动汽车并驱动电动机的推进逆变器。优化的栅极驱动器解决方案基于 SiC 和 IGBT。新的国际 ISO 26262 标准要求车辆设计成功能性和安全性。因此,功能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即使在故障情况下也能安全使用。

电动汽车

图 1:汽车电子模块

“紧急电源 (EPS) 提供电源以在出现辅助时安全转向和减速车辆。电池故障。Power Integrations 高级产品营销经理 Edward Ong 表示,它在高压电池轨上运行,即使主电压总线受损也能支持运行。

用于 EPS 的 InnoSwitch3-AQ 从 HV 总线获取电源。它为驱动电机控制和牵引控制器提供电源,并支持 30 至 400 V总线的超宽输入范围 (图 2)。

电动汽车

图 2:400 / 800 V 总线的应急电源

“图 2 中的应急电源旨在在 12 伏电池没电的情况下提供持续供电。因此,它必须在 30 到 500 VDC 的宽工作电压范围内工作。原因是 IEC 标准断言任何大于 60 伏直流电的东西都被认为是危险的。那么,结果是,为了让技术人员能够安全地访问系统,必须将总线电压放电到 60V 以下。它可以低至 40V 或 50V – 30V 增加了更多裕量。这种应急电源,也称为备用电源,是满足所有推进逆变器功能安全的必要条件,”Ong 说。

InnoSwitch3-AQ; 在 30 V 至 550 V DC 输入范围内高效运行。它使用 Power Integrations 发明的 FluxLink™ 高速通信技术作为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磁耦合,这意味着不需要光耦合器。

FluxLink 技术即使在瞬态压力测试期间也能保持输出电压调节,这对于基于 PSR 的实施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集成的 750 V MOSFET 满足严格的汽车降额要求,片上同步整流控制器可在 400 VDC 标称输入电压下提供超过 90% 的效率。FluxLink 为组合线路和负载调节提供 ±3% 的精度,无需专用绝缘变压器感测绕组和光耦合器。

“在汽车领域,由于耦合器的老化效应导致性能下降,因此不使用光耦合器。因此,所有汽车电源几乎都不使用光耦合器,而 Fluxlink 允许我们取消光耦合器,同时实现非常准确的输出调节和非常快的负载瞬态响应,”Ong 说。

电动汽车

图 3:InnoSwitch3-AQ 的功能图

Power Integrations 提供了一个参考设计来加速设计过程。DER-840Q:30 W 应急电源,具有 30 VDC 至 550 VDC 的宽输入范围和 12 VDC 输出,可选择使用 SR FET 或 Qspeed 汽车合格整流二极管。此选项可提高热性能和效率,以用于环境温度可达到 80 °C 以上的不同操作条件。DER-859Q 是与 StackFET™ 类似的设计——支持高达 925 VDC(图 4)

电动汽车

图 4:DER-859Q:INN3977CQ + 400 V StackFET为 925 VDC提供 78% V DS(MAX)降额

“不同的客户需要不同的应急电源输出电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一种您可以轻松配置的方式制作它”,Ong 说。

Power Integrations 为 EV 以及其他应用推出的新产品是 LinkSwitch™-TN2 汽车认证系列。与 InnoSwitch 系列不同,这些器件支持降压、降压-升压和反激式转换器拓扑结构,无需使用光耦合器即可确保可靠性,并且在待机状态下功耗极低。

“该设备能够在 60 VDC 至 550 VDC 的范围内运行,这非常适合 400 伏总线,在降压配置中,它可以提供高达 360 毫安的电流,这对于气候控制应用来说已经足够了,例如。它还具有 3 mm 的漏源间距,这有助于提高距离要求,”Ong 说。

电动汽车

图 5:LinkSwitch 的电路应用

每个器件都集成了一个 750 V 功率 MOSFET、振荡器、开/关控制、用于 IC 自供电的高压开关电流源、频率抖动、快速电流限制(逐周期)、迟滞热关断以及输出和过压保护电路单片集成电路。

审核编辑:郭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