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EMI设计
反激变换器次级输出整流二级管或同步MOSFET,放在高端(输出电源端)或放在低端(输出地端),这二种情况下,电源系统EMI结果会有较大差异。通常,其放在高端EMI效果更好、余量更大,下面就来分析这个原因。
开关电源中,功率器件高频开通、关断操作导致电流和电压的快速变化是产生EMI的主要原因。
电路的电感及寄生电感中快速电流变化产生磁场,从而产生较高电压尖峰:
VL = LS · diL /dt
电路的电容及寄生电容中快速电压变化产生电场,从而产生较高电流尖峰:
iC = C · duc /dt
磁场和电场的干扰噪声,和变化的电压和电流及耦合通道如寄生电感和电容直接相关,控制EMI的主要方法有:
1、减小电压变化率du/dt和电流变化率di/dt
如控制开关管的开关速度、外部使用吸收电路等。
2、减小相应寄生杂散电感和寄生耦合电容
如开关管所在回路尽可能短并用宽的PCB 铜箔,减小电压动态变化的开关节点的PCB铜箔面积;优化变压器结构,减少绕组层数、初级采用三明治绕法、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增加屏蔽铜皮或屏蔽绕组。
3、干扰噪声电流的补偿抵消
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增加补偿绕组、优化初级和次级的动点和静点的位置,让干扰的电流信号相互抵消。电压不发生变化的节点,称为静点;电压发生变化的节点,称为动点。
次级输出整流二级管或同步MOSFET,放在高端和放在低端EMI的差异,就是上面第3种情况。
反激变换器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上端和开关节点SW(功率MOSFET的漏极)为同名端,如图1所示。C1为开关节点SW和次级绕组下端之间的寄生电容;C2为初级电源正端和次级绕组上端之间的寄生电容;CSW为开关节点的空间寄生电容;C3为输出地的空间寄生电容。
图1 反激变换器的寄生电容
1、输出整流二极管放在高端
输出整流二极管放在高端,输入的电源正端、次级绕组下端(输出地)是静点。
开关管关断时,功率MOSFET的VDS电压以非常大的dV/dt上升,如图2所示。
图2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波形
初级和次级的寄生电容C1在dV/dt的影响下,初级和次级之间产生干扰电流信号I1。同样,次级绕组上端电压也随之以一定的dV/dt上升,初级和次级的寄生电容C2在dV/dt的影响下,初级和次级之间产生干扰电流信号I2。C1的电流I1、C2的电流I2,它们的方向如图3所示。
图3 整流管放高端寄生电容的电流方向
变压器次级的干扰电流信号都要通过输出地的空间电容C3流回到检测设备大地,因此,流过C3的电流IGND为:
IGND = I1 - I2
可以看到,干扰电流I1的一部分通过I2流过到初级,减少总的干扰电流IGND,相当于通过C2补偿、抵消一部分C1产生的干扰电流。
2、输出整流二极管放在低端
输出整流二极管放在低端,输入电源正端、次级绕组上端(电源输出)是静点。
开关管关断时,C2中没有干扰电流流过。次级绕组下端电压,却以一定的dV/dt下降,因此,寄生电容C1之间总的dV/dt变大,那么,初级和次级之间产生干扰电流信号I1’就会大于I1;同时,这个电流全部流向输出地的空间电容C3:
IGND‘= I1’> I1 > IGND
C1的电流I1‘、C3的电流I3’,它们的方向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C1产生的干扰电流无法得到C2的补偿、抵消,因此,EMI结果变差。
图4 整流管放低端寄生电容的电流方向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