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 MOSFET的结构及特性

模拟技术

2432人已加入

描述

MOSFET

SiC功率MOSFET内部晶胞单元的结构,主要有二种:平面结构和沟槽结构。平面SiC MOSFET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单元的一致性较好,雪崩能量比较高。但是,这种结构的中间,N区夹在两个P区域之间,当电流被限制在靠近P体区域的狭窄的N区中流过时,将产生JFET效应,从而增加通态电阻;同时,这种结构的寄生电容也较大。

MOSFET

图1:平面SiC MOSFET的结构

沟槽SiC MOSFET的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将栅极埋入基体中,形成垂直的沟道,由于要开沟槽,工艺变得复杂,单元的一致性、雪崩能量比平面结构差。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单元密度,没有JFET效应,沟道晶面实现最佳的沟道迁移率,导通电阻比平面结构要明显的降低;同时,寄生电容更小,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非常低,因此,新一代的结构都研究和采用这种结构。

MOSFET

图2:沟槽SiC MOSFET的结构

沟槽结构SiC MOSFET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由于器件工作在高压状态,内部的工作电场强度高,尤其是沟槽底部,工作电场强度非常更高,很容易在局部超过最大的临界电场强度,从而产生局部的击穿,影响器件工作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

MOSFET

图3:沟槽SiC MOSFET结构内部工作电场

因此,新一代的SiC MOSFET沟槽结构,技术演进的方向都是如何减小沟槽底部的工作电场强度,比如Rohm的双沟槽结构、Infineon的非对称沟槽结构,等等,如图4、图5所示。

MOSFET

图4:Rohm双沟槽结构

MOSFET

图5:Infineon非对称沟槽结构

这些结构的核心就是 沟槽底部增加缓冲层或把P区下移让P和沟槽底部的N区形成耗尽层 ,如图6、图7所示,从而把 沟槽底部氧化层的电场,部分转移到P区耗尽层,减小沟槽底部的电场

MOSFET

(a) P和N接触面形成耗尽层

MOSFET

(b) 沟槽下部电场线

MOSFET

(c) 双沟槽下部电场线

图6:减小沟槽底部工作电场示意图

MOSFET

图7:Infineon非对称沟槽结构内部电场分布(图片来源网络)

平面结构SiC MOSFET的基本工艺和各项成本占比,如图8、图9所示。可以看到,目前SiC晶体的衬底依然占非常大的比例,达到38%,如果加上SiC晶体的衬底的减薄和抛光工艺,比例高达50%以上。

其主要原因在于SiC生长的速慢,温度高,工艺复杂度,容易产生各种晶格缺陷。Si生长速度为100 mm/小时,最大直径450 mm, 最大厚度2 m;SiC生长的速度为100-300 um/小时,2100 °C,最大直径150mm,最大厚度50 mm。

外延工艺的成本占比为17%左右,封装成本的占比为11%左右;产品的良率导致的成本占比为21%。如何控制SiC MOSFE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良率,依然是各厂家需要面对的重要的问题,其不仅关系到产品的成本,更关系到产品在客户应用的可靠性。

MOSFET

图8:平面结构SiC MOSFET基本工艺

MOSFET

图9:平面结构SiC MOSFET工艺成本占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