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宣布放弃开发,德国Tier1败退激光雷达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最近博世放弃研发激光雷达的消息受到不少关注,这个消息其实在7月份就已经传出,但最近终于被博世官方所确认。博世的发言人表示:“考虑到技术的复杂性和上市时间,博世不久前决定不再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硬件开发上投入任何额外的资源。”
 
从多个平台上的讨论来看,似乎这个消息会让人联想到自动驾驶纯视觉方案,不少人认为博世放弃激光雷达研发,也就意味着未来自动驾驶不再需要激光雷达。事实真的如此吗?
 
Tier 1 对激光雷达的态度
 
博世在2017年通过收购美国初创公司Tetravue入局激光雷达赛道,当时博世表示,希望通过增加在传感器上的投入,使得自动驾驶成为可能。
 
虽然博世已经宣布不再投入激光雷达的研发,但从官方的说法中,博世依然不会放弃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激光雷达。博世的发言人表示,研发资源将投入到其他技术中,但激光雷达对于L3级自动驾驶依然很重要,公司希望继续将激光雷达产品集成到自动驾驶系统中。
 
除此之外,在激光雷达领域,过去博世其实还在进行双线投资。在收购Tetravue之后,2020年博世中国还领投了中国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截至今年2月2日,博世持有禾赛科技6.6%的股份。
 
另一家德国Tier1巨头采埃孚,2016年收购了激光雷达公司ibeo的40%股份,ibeo本身在环境感测算法等技术上是具备一些优势的,加上其固态激光雷达产品有先发优势,采埃孚曾积极推动其产品导入主机厂。2020年ibeo还曾经获得长城汽车的定点,当时预计2022年将会在长城旗下量产车型上搭载ibeo NEXT固态激光雷达。
 
然而采埃孚寄予厚望的ibeo,由于固态激光雷达产品迟迟未能量产,融资中断,最终在2022年9月宣布破产。
 
当然采埃孚也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020年采埃孚宣布与另一家激光雷达初创公司Aeva合作研发激光雷达。近期有德国媒体表示采埃孚目前已经停止激光雷达开发,或许未来也会与其他激光雷达公司合作,毕竟今年CES上采埃孚展出的无人驾驶车方案上也有使用到激光雷达。
 
德国大陆集团在激光雷达的布局主要通过投资AEye,双方合作开发出了HRL131高性能激光雷达,据称这是业界首款软件定义的远程激光雷达,采用MEMS技术,预计在2024年底首次量产。
 
法雷奥则对激光雷达自研的路线较为坚定,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法雷奥CEO表示,公司将继续开发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并继续“说服”市场采用这项新技术。法雷奥在激光雷达领域的布局很早,此前全球第一款在量产车上使用的激光雷达就来自法雷奥,目前已经迭代至第三代。
 
法雷奥CEO认为,“没有激光雷达就没有自动驾驶汽车,十三年来,我们很确定法雷奥没有过放弃的想法”。相比上面三家德国Tier1通过收购或合作的形式推进激光雷达产品,法雷奥在激光雷达市场拥有十三年的技术投入以及市场经验,据称第三代激光雷达已经获得10亿欧元的订单。
 
所以可以看到,目前欧洲主流Tier1对于激光雷达其实还是持有积极态度,但德国Tier1似乎在自研激光雷达的路上遇到不少问题。
 
激光雷达市场,中外冰火两重天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三大Tier1,博世、采埃孚、大陆近几年竟然没有获得来自主机厂的任何大规模的激光雷达订单,且目前与AEye合作较为顺利的大陆,最早也要在2024年年底才能量产相关产品,进度已经大大落后于国际同行。
 
2017年,也就是博世投资激光雷达自研开始的时候,正是激光雷达开始受到自动驾驶关注,全球第一款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节点。
 
与此同时,受到自动驾驶需求推动,激光雷达降本的节奏也就此加快,在这个阶段入局激光雷达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但自动驾驶的发展,以及激光雷达成本的降幅在欧洲汽车产业中未能形成优势,反而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像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本土激光雷达厂商。
 
相比于欧洲传统车企,国内新势力车企对于激光雷达的接受度明显更高,定点推进速度也更快。比如蔚来、理想、小鹏、阿维塔等车企在近几年陆续推出了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同时大力推动城市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OA的落地,使得激光雷达真正能够在辅助驾驶系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根据Yole的数据,2022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禾赛、图达通、速腾聚创、Livox四家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就占到全球份额的76%。
 
因此,从激光雷达市场上看,首先是海外传统车企由于智能驾驶方面的滞后,对激光雷达技术应用的推进和落地进展较慢,市场需求迟缓无法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同时降本的前提必然是有足够的需求量,于是在成本的层面上,这些海外Tier1以及激光雷达厂商也逐渐陷入了死循环,即难以向主机厂提供合适的价格。
 
于是在2022年,除了ibeo破产之外,美国激光雷达上市公司Quanergy被迫退市、OUSTER和Velodyne合并抱团取暖。量产进度的滞后,使得海外激光雷达厂商的状况不容乐观。
 
写在最后
 
激光雷达作为在汽车领域中相对来说较新的传感器,由于汽车供应链传统的高门槛,先上车的产品,对于车企而言是稳定的保证,车企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的同时,也会更加受到其他第一次使用激光雷达的车企青睐。可以看到去年禾赛、速腾等国内激光雷达厂商的产品实现大规模上车后,后续一段时间内获得越来越多新的车企定点。
 
而另一方面,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在量产车上应用激光雷达的经验,首先被搭载在量产车上的激光雷达,就拥有了先发优势,获得整车厂的一手反馈,共同改进产品和技术,形成属于自己的“know how”,而这又将会转化成激光雷达厂商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