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中的MOS结构—反型层论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IGBT中的若干PN结”一章中我们提到,IGBT是由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构成,BJT的结构和机理前面已经做了详细论述,下面我们来看看MOS,其截面如图所示,红色虚线框内。

注意,这里我们直接以最先进的沟槽栅IGBT中的MOS结构为例进行论述,MOS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结构演变,包括平面型、V字型等,基本原理相似,但各有优缺点,在此不做对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另查阅文献了解。

IGBT中的MOS由N+、P-base、N-drift、N-buffer以及Poly(氧化硅包裹)组成,其中显然包含了一个寄生的三极管,由N+、p-base和N-buffer组成,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这个三极管工作,其原因在上一章中已做论述;此外还包含了一个寄生二极管,由P-base和N-drift组成。

MOS也是一个三端元器件,分别为N+对应的源极,N-buffer对应的漏极,以及Poly对应的栅极。

寄生二极管

当给栅极施加正电压,当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靠近栅极的局域P-base会发生反型(阴影部分),变成N型,使得N+区域与N-drift区域连通,MOS导通。所以,与BJT不同,MOS是一个电压控制性器件。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反型层的形成机制。

寄生二极管

回顾一下P型和N型的定义,是根据半导体能带与费米能级之间相对位置而来,所以,对于反型层的理解,我们也需要从能带的变化来着手分析。

从图中A到B的截面,分别为半导体层、氧化硅层和多晶硅层(栅极)。假设栅极上施加电压为寄生二极管,我们看看寄生二极管寄生二极管三种情况下的能带变化。

1.寄生二极管

因为在温度确定的情况下,费米能级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围绕费米能级,很容易画出MOS结构的能带图如下。(这里把多晶硅视为金属,且功函数与硅相同,这是与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后面再做分析)。

寄生二极管

2.寄生二极管

栅极施加负电压,栅极及靠近栅极区域的能级电子被排斥,相当于电子占据导带能级的概率降低,即向真空电子能级方向远离费米能级。电子被排斥,相当于空穴被吸引,所以在半导体与绝缘层界面会形成一层空穴积累层。

寄生二极管

3.寄生二极管

栅极施加正电压,但本征能级寄生二极管在费米能级寄生二极管以上。栅极及靠近栅极区域的能级电子被吸引,相当于电子占据导带能级的概率升高,即向费米能级靠近。

寄生二极管

4.寄生二极管

栅极施加正电压增大,使得本征能级寄生二极管依然达到费米能级寄生二极管以下。定义寄生二极管=寄生二极管所对应的电压为寄生二极管(Threshold Voltage,阈值电压)。半导体表面附近的费米能级更加靠近导带,P型半导体即反型为N型半导体。

寄生二极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